【编者按】疫情之下,“复旦通识”组织“学人疫思”系列,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邀请不同学科的教师撰文,从各自的专业领域与学术兴趣出发,对疫情展开不同角度的讨论,进行跨...
摘 要 在西方传统的审美机制中,教化是通过输出愉悦的文本策略达成的;直接发端于自然主义文本常有的那种冷峻、粗犷与狞厉,西方现代作家义无反顾地诉诸文本的震惊效应。震惊...
在解封、复工、复学的阵阵声浪中,还能潜下心来读一下汉娜·阿伦特写于1928年的博士论文《爱与圣奥古斯丁》(J.V.斯考特、J.C.斯塔克编,王寅丽、池伟添译,漓江出版社,2019年9月)...
《欧也妮·葛朗台》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著名小说,被称为《高老头》的姊妹篇。小说叙述了一个金钱毁灭人性和造成家庭悲剧的故事,围绕欧也妮的爱情悲剧这一...
《与荷马共度一夏》是2017年夏天法国作家西尔万·泰松为法国国内广播电台(France Inter)录制的一档系列节目。作者说,这次录制“是一次在瀑布下荡涤心灵之旅,同样,也感受到在一...
在阅读安哥拉作家若泽·爱德华多·阿瓜卢萨这本《遗忘通论》的时候,我脑中一再回想起台湾作家唐诺在为昆德拉的《庆祝无意义》所写的书评里提到的话,他说“昆德拉的书写是直向...
《百年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史》,彭青龙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定价108.00元 上海交通大学彭青龙教授的《百年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史》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优秀”...
法国当代犹太裔作家马克·魏兹曼在《自我的假设》一文中把“自我虚构”(autofiction)这个词的发明权交给了耶日·科辛斯基: “‘自我虚构’这个概念诞生于1965年耶日·科辛斯基的笔...
偶然遇到了日本作家乙一两本薄薄的小说《在黑暗中等待》《夏天·烟火·我的尸体》。书的封面像是孩子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下的斑点和图案,绚烂至极,又单纯脆弱。友人向我推荐...
“一如所有书籍,本书也想让某些事物活下去,它想让过往的前现、遗忘的还魂、喑哑的说话、被错过的得到悼念。书写什么也不能挽回,却让一切都可能被体验。因此,这本书同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