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众谈:理想的批评就是一种艺术创作

    2017-10-14

    沪上举行“写作艺术与文学批评”论坛探讨—— 理想的批评就是一种艺术创作 谈到写作与批评,我们的最高期许无过于,两者如车之两翼,不可偏废。但换个角度看,写作与批评并...

  • 王敦:都市文化空间的听觉性问题

    2017-10-14

    01 听觉和听觉感知是文化空间里的重要存在。栖居在文化中的人类,其听觉如同视觉一样,在文化空间里面承担对意义的赋予和辨识功能。 虽然听觉相对于视觉来说更为“隐性”,容易...

  • 张清华:叙事的长度、美学与时间问题

    2017-10-14

    壹:时间、集体的时间,或问题的提出 时间是叙事文学中一个特别关键的、重要的因素。时间不止决定了一部小说的情节,决定一部小说的叙事长度,还会决定一部小说的美学,这是个...

  • 师力斌:“城中村文学”的出现及批评的缺场

    2017-10-14

    乡土文学衰败之后,“城中村文学”兴起了。“城中村文学”是一个重要的新现象,对此,批评理论界似乎还缺少准备,仍停留在陈旧的乡土文学/城市文学二元结构思维之中。在社会学...

  • 李建军:理性与人性——论梁实秋莎学研究的路向与意义

    2017-10-14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期至八十年代末期,中国文学理论和写作模式,主要有两个外来的路向选择和经验资源:一个是苏俄的文学路向和经验,一个是英美的文学路向和经验。 伟大的俄罗...

  • 程光炜:小说探索浪潮中的批评家

    2017-10-14

    当代中国小说出现了一个“八五转折”。这种转折,改变了小说批评的历史地理图,批评的重镇这时开始由北京转向上海。而在这一转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就是《上海文学》、《收...

  • 刘诚龙:作家格局与文章品质

    2017-10-14

    作家格局与文章品质,真是门当户对,两相匹配,拗不得的。所谓“畅快人诗必潇洒,敦厚人诗必庄重,倜傥人诗必飘逸,疏朗人诗必流丽,寒涩人诗必枯瘠,丰腴人诗必华赡,拂郁人...

  • 龚自强:“非虚构”文学的内涵及风险

    2017-10-14

    主持语 自2010年《人民文学》杂志开设“非虚构”栏目后,这一新文体立刻成为当代文坛瞩目的焦点。一些被放置在“非虚构”名下的作品,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文学评论界也对...

  • 晓华:发现里下河文学的城乡观

    2017-10-14

    里下河文学研究专栏 随着里下河文学研究的深入,迫切需要引入新的视角,拓宽新的领域,比如城市文学视角。事实上,里下河文学可以说一直是亦城亦乡的。从城乡的双重表达去看里...

  • 刘大先:作为知识分子式写作的“非虚构”

    2017-10-14

    主持语 自2010年《人民文学》杂志开设“非虚构”栏目后,这一新文体立刻成为当代文坛瞩目的焦点。一些被放置在“非虚构”名下的作品,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文学评论界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