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法海》是明代王志坚编选的一部骈文选集。王志坚本着为骈体文创作提供法式的编选主旨,打破骈散壁垒、广采博收,选辑了由魏晋至元代各体文章的典范汇成此编。王志坚的骈...
周紫芝(1082—?),字少隐,号竹坡、静寄老人(或静寄老翁) [1] 、蝇馆主人,宣城人,早年应试不第。宋高宗“绍兴十二年始以庭对第三释褐,十五年五月设六部架阁官,紫芝以迪...
清华简自2008年7月入藏并于当年10月召开鉴定会以来,《保训》等篇的陆续发布,震惊了学术界。学术界一直热切关注并期盼早日看到这批具有重大价值的新材料。近期,第一批整理研究...
苏轼一生将写作视为最快意之事,因而足迹所至,总要留下各种形式的作品。他生前就有大量的诗、文、词作品编辑成集、刊刻印行。除了他自编或参与编辑的《南行集》(三苏父子合...
出土文献研究和文体研究都是当代学术的热点。在出土文献研究中常有论及文体的言语,但从文体学角度去研究出土文献的并不多。其原因大概是由于出土文献大多零碎,片言只语,很...
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的陆续整理分册出版,是21世纪初中国文化学术史上的盛大事件①,有学者甚至将它的意义与上世纪初殷墟甲骨文、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与整理相提并论。其中,...
康熙五十一年(1712),在因《桃花扇》疑案罢官乡居的第十二个年头,已经六十五岁的孔尚任,应时任莱州知府的陈谦延聘去莱州,和刘以贵共同主持纂修了一部非常重要的地方志——《...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善于书写的民族。3000多年前,华夏先民在龟甲、兽骨上刻下了最初的文字,正是这些文字记录了中华文明的重要历程。我国现有古籍总量超过4000万册,这些承载着...
一、明清善书概说 善,可以说是中国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基准。“‘善’生存于复杂历史社会的中国人所可以永远倚靠的;如果失去了它,人生的凭藉将完全崩溃,这是任何东西都难以取...
古今不少学者都以《论语》作为研究孔子学说的最权威文献,《论语》之外,免谈孔子,因此研究孔子的政治思想,也就自然以《论语》为唯一的文献依据。《论语》中的孔子是纯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