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亦舒的“已过时”与“正当时”

    2017-10-14

    经过琼瑶、张爱玲,通过《我的前半生》被再次提起的亦舒,同样标志着时代精神的又一次转变。《我的前半生》的改编所引发的争议,正是在重读亦舒之际,对亦舒“已过时”与“正...

  • 张定浩:小说的谎言

    2017-10-14

    一、策略与智识 长久以来,我们很多小说家都发现,可以采取一种聪明的策略来应付来自小说读者方方面面的批评。这个策略的基本模式是这样的:当小说家被指责说其小说情节离谱、...

  • 朱中原:今天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文学语言?

    2017-10-14

    一 不知从何时起,谈论文学,已然很少及于语言,甚至可以高谈题材、风格、表现手法、主题思想而不谈语言。原因是,按照惯性思维,似乎语言是低层面的,主题思想才是高层面的。...

  • 网络时代诗歌需要沉潜

    2017-10-14

    自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自媒体出现以来,网络诗歌非常活跃,已经成为传播的主流方式,每天出现在博客和微信中的诗歌数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在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中,汉语...

  • 肖汉:从雨果奖看全球科幻写作趋势

    2017-10-14

    几日前,第75届世界科幻大会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本届雨果奖也随之公布,中国作家刘慈欣的《三体III·死神永生》惜败于美国作家N.K.杰米辛的《方尖碑之门》。但我们可以看到,很...

  • 朱中原:以“工匠精神”锻造文学语言

    2017-10-14

    如何让文学语言变得鲜活、灵动、丰富呢?我以为,文学语言不应丢弃汉语的深厚传统,要善于从现代书面语、地域方言、古代汉语、日用口语等多种语言形态中汲取鲜活丰富的活性元...

  • 青年写作的同质化与美学共同体的悖论

    2017-10-14

    讨论青年写作的“同质化”现象,至少要兼顾创作与接受两个层面,既要提防批评界删繁就简的权宜之举,以“类”的归属削足适履地钳制写作者的个性;写作的主体也要有美学自觉,...

  • 易行:新诗与旧体诗都应与时代同行

    2017-10-14

    中国号称诗国,但进入新世纪以来,诗国的新诗与旧体有各执一端、分道扬镳的倾向。一些新诗人强调新诗的自由,自由到谁都看不懂的程度。正如诗评家谢冕先生所说:“对当前诗歌...

  • 程光炜:当代作家年谱的编撰拖延不得

    2017-10-14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一书中指出:“研究历史的人在做历史之先,想训练自己做史的本领,最好是找一二古人的年谱来做。”他这里所谓“古人”,同时也具有“过去”“...

  • 我们应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古希腊哲学

    2017-10-14

    本文要点 书中主要批评的是19世纪德国的新古典人文主义对于希腊文明的某种浪漫化与特殊化的处理,使得古希腊文明被理想化为高贵的希腊人独特的创造,而这种独特性被“只有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