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难以忘记,中国曾经是一个怎样的诗歌大国,这个烙印打下千年,早已镌刻在这个民族心灵的最深处,这样的牵绊与情感,如同流水斩不断。但当下的诗歌,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在...
主持人语 扎实的个案研究是文学传媒研究走向深入的基础。本期刊发的杨会的《〈人民文学〉与底层叙事潮流》和周根红的《“红罂粟”丛书与90年代女性文学生产》都从小的切口进入...
目前为止,赵炳鑫用力最勤也因此颇费心思的写作,仍然是文学批评。不过,稍有不同之处是,赵炳鑫的文学批评虽然多为具体的作家论和具体的作品论,但他的眼界和认识却始终是从...
在出版界热衷于推出年度文学选本的背景下,对中国当代不同时期的各类文学选本进行考察和研究,梳理选本编者的编选模式和审美标准,厘清其参与意识形态建构和文学经典化进程的...
新千年伊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博客、论坛、BBS开始风靡,新诗的生存状态发生了巨大改变。第一,新诗传播不再单单依赖于传统纸媒,其渠道、方式更加多样化,促进了各种力量的...
从属性来说,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字艺术,而电影则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态。故而,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是从一种单一的艺术转化为较为复杂的综合艺术。这样的转变是一项浩大的...
“追求对历史英雄人物的“心灵史”的塑造,有利于我们纠正在纯文学创作领域之中,以“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之名义出现的某些偏颇。 无论是怎样的酷烈残忍,怎样的丰富...
日前,读了白先勇先生的 《细读红楼梦》。他是著名小说家,也是世家弟子,酷爱昆曲,审美不俗,对 《红楼梦》 的许多见解,非常精彩。 但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热爱程乙本,...
英雄形象是民族精神的伟大象征,作为具有实际感召力的符号载体,赋有强大的精神引领力与持久的文化生命力。一个时代文艺作品中的英雄形象,也集中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品格气象与...
作为民族情感和民族历史的精神刻度,经典文艺作品从来都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和“魂”。古往今来,有的作品之所以在时代的变迁中而不朽,成为传颂千古的经典,有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