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史·生命志·南北书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6:11:53 文艺报 梁晓阳 参加讨论
关键词:《出塞书》 《出塞书》是一部心灵史。既然是史,当然就得有一些故事。书里写了两代人的故事,一代是以吕冰莹、吕冰洁、谢良珍、章泽洲等为代表的父辈,一代是以梁小羊、阿依、章光旭、章光亮、杏花、兰花、柳花等为代表的子辈。这些人都经历了“生活的痛”,都感受到了心灵的煎熬。不同的是,父辈是因为要逃难,从广西奔向新疆,经受物质生活的种种磨难;子辈则为了理想、爱情而不断冲破现实,奔向远方。小说的上部主要写了父辈的流浪史,下部主要写了子辈的心灵史。但在某种意义上,上部的流浪历程实际上也是心灵受难的过程,因此也可以看作是心灵史。也就是说,整部书就是书中所有人的心灵史。 小说出来之后,有些评论家说,这部书在很大程度上像非虚构。我不否认这个观点,因为在写法上,我是循着心灵的指示,想到哪就写到哪,而且全书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章泽洲、吕冰莹就是我的岳父岳母的化身,阿依就是我妻子的化身,吕冰洁就是我妻子姨姨的化身,谢良珍就是我妻子姨婆婆的化身。至于书里的其他人物,比如章光旭、红花、杏花、兰花、柳花、枣花等,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可以说,大部分的人物和事件都在现实生活中“有迹可循”。 至于主人公梁小羊,读者仅仅从谐音就知道与我有关。但是,这个“我”是经过了小说化处理的,我力图把他写成一个既有个性也有共性的人,而不单单是我自己。但不管怎么处理,“梁小羊”都是我的化身,他在书里经历的一切都能从我的生命中找到,包括从初中就开始有文学理想,喜欢看与塞外有关的武侠小说,订阅新疆的《绿风》诗刊,参加文学函授班,与笔友、新疆姑娘曼丽交往,以及中考、高考失利,大学毕业后娶了来自伊犁的妻子阿依,倾听了阿依父辈流浪新疆的往事,受到极大的心灵震撼。他和阿依多年未育,被乡邻嘲笑,父母郁郁寡欢,父亲积劳成疾早逝。他不喜欢官场,背负文学理想寂寞前行,想通过出塞,写一部与众不同的大书,把对父辈苦难的掘进和领悟与自己为理想而奋斗挣扎结合起来,完成一部“心灵史”的创作。 在《出塞书》的上部,我采取当事人口述的手法,让吕冰莹、吕冰洁、谢良珍、章泽洲等人讲述了他们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初期、“文革”直至新时期改革开放大潮,以及国家的惠民富农、西部大开发、美丽乡村建设等重要历史时期的命运变迁。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曾经在广西拥有相当优越的家世和优裕的童年,但时代变迁的诡异不仅让曾经的富足和安逸烟消云散,甚至让他们无以求生,无奈之下只得远赴新疆谋求一线生机。他们都是被历史巨浪裹挟的普通人,如同滚滚波涛中的一片落叶,无力、悲苦、艰难,只能随波逐流。尽管经历了不堪的欺辱、血腥的武斗、彻骨的寒冷、透心的饥饿以及各种各样令人心悸的恐惧和不安,但他们却始终葆有善良、仁爱、坚韧、勇敢等人性中温暖、高尚的底色,即使沉埋于泥土,依然发出金子般的光泽。比如没有工作、生活无着的吕冰莹,面对十多个断粮数日、奄奄一息的湖南逃难者,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准备孕检的钱和不多的粮票接济他们,把好不容易讨来的馒头分给收容站的其他难友。被人打折了腿的章泽洲不记恩怨,不讲报酬,一心一意治病救人。“我”的岳父岳母还将孤苦无依的舅母接到新疆,给她养老送终。岳母和姨姨两人年少时父母下落不明,加之出身问题,倍尝生活的苦难,但在个人婚姻方面,既不被物质利益诱惑,亦不为权势所折服,始终遵从自己内心的情感愿望,这种质朴的持守在保命都不易的年代尤能体现生命的尊严和高贵。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的质朴、善良、仁爱,才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信任,也获得了新疆朋友真挚的友谊和慷概的帮助。就这样,广袤的新疆成了这些广西人的“避风港”和“新世界”。在这片神秘、辽远、苍茫的大地上,他们找到了安身立命的处所和精神的归宿。 在小说的下部,我叙述了梁小羊、章光旭、章光亮、杏花、兰花、柳花、章婕等年轻一辈的现实生活。阿依、光旭生在新疆,长在新疆,可谓真正的新疆人。当年,“我”的岳父母等老一辈为现实所迫跑到新疆,如今,年轻一辈为谋求理想生活走出新疆,或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闯荡,或到亲戚提供机会的父辈老家广西发展。他们性格中的“新疆气质”在南方“水土不服”,面对各种摩擦和龃龉,光旭、红花、兰花、柳花最终回到新疆,或在天山脚下的千里沃野耕耘劳作,或在乌鲁木齐商海打拼,或在教育战线兢兢业业,营造自己稳稳的幸福。而光亮、莲花则一直坚持一种背水一战的精神,在屡战屡败的情形下依然留在内地奋斗,寻找那不知何时才会有的光亮。这些新疆青年的“出塞、回归”或者是“重新出发”,既昭示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谱写了绵延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赞歌。可以说,我在《出塞书》中竭力刻画了50多年间两代人不甘沉沦、奋力拼搏、不懈追求的“生命志”。 有评论家说,我没有因为抒发“诗与远方”就在书中将新疆伊犁描写成一个“乌托邦”。是的,伊犁在我的心中,她是具体的、温情的、实实在在的,比如我在书中写到,因为“我”的岳母没有户口,被遣返,途中逃跑,被一户草原人家收留,并在那里生下了阿依,产床是一块门板,接生的是一位哈萨克族医生。阿依出生后,邻近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汉族等各族人都来祝贺,送来了鸡蛋和粮食,“我”的岳母感动得热泪盈眶。“我”的女儿在伊犁出生后,“我”开始了一年又一年的出塞,有时候和妻子,更多时候是“我”自己,大多数是坐火车,因为经济拮据,更因为想找到那种出塞的感觉。在15年的时间里,“我”不知道坐了多少次火车,在新疆记录下亲人老乡在伊犁的工作生活。期间“我”也参加劳动,爬雪山、过草原,逛巴扎、进牧区,和当地的各族人成为朋友,多次酩酊大醉,为这种友好的生活而着迷。 我在描写大西北风土人情时,始终以一颗南方心灵来观照、比较这片神奇、广袤的土地,所以书中出现了很多南方与西北生活场景的类比,说得明朗点,我既在文体上做了跨界的尝试,也在境界和视野上进行了统揽,力图写出一部我心目中的“南北书”。 《出塞书》是我献给我的岳父岳母和我的父母的书,也是献给我妻子的书。可是我最终把它献给了在苦难、世俗和欲望中仍不忘追求的人。我知道,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有太多和我一样忍受着寂寞和煎熬的同类人,我愿意对他们表达我的理解和尊敬。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寻找世间的光亮
- 下一篇:时间所馈赠的教诲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