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笔记 >

张良的涅槃重生——《史记·留侯世家》读书笔记3000字


    张良的涅槃重生——《史记.留侯世家》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读到张良,他是以一个复仇者的身份登场。张良是韩国人,张家“五世相韩”,可想而知,张良对韩国感情相当深厚。大约在张良二十岁时,秦灭韩,国破家亡的厄运突然降临。从此张良便有如生活在地域之中,心灵充满仇恨,一心要为韩国报仇。“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赢。召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现在张良离家出走,浪迹天涯,带着他的全部家产足有万金之资,到处寻访他的荆轲。据说曾经“学礼淮阳,东见沧海君”。终于给他找到了一个大力士。张良为大力士铸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锥。秦始皇二十九年,张良和这个大力士潜伏在“博浪沙”这个地方,用那只一百二十斤的铁锥投向秦始皇。遗憾的是,由于距离太远这一锥“误中副车”。
    张良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以前几次行刺使秦始皇起了疑心,他与臣子换了车,导致张良的失败。
    提起荆轲,人们眼前或许会浮现一个青面獠牙,怒面狰狞的“刺客”现象。我认为荆轲不是一个刺客,根据史料的记载,荆轲“好读书击剑”,“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也就是说,荆轲更像是一个有学问的沉稳之士,绝非一个山野莽夫。而有的人说,太子丹命荆轲刺秦是出于无奈,而学者认为荆轲为四大刺客之一。
    荆轲刺秦失败,大多数人认为是因为荆轲剑法不到位,而我认为是荆轲的助手惹的祸。
    作为刺客,荆轲知道搭档的重要性。对于秦舞阳,荆轲只知道他“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燕国人都称他为勇士。勇士和刺客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一个真正的刺客,除了勇敢以外,还要有精湛的剑术,敏捷的观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这些秦舞阳都不具备。再加上两人又是临时结成的组合,彼此没有默契。荆轲对这样的组合是不满意的,也是没有信心的,内心深处希望同往的人没有按时到达,早已在西秦失败的道路上埋下了伏笔。他一直等待的是一个以杀狗为生的屠户,他没到,使得荆轲最后的失败。
    荆轲为能刺杀秦王,使得与他志趣相投,心灵相通的知己——高渐离为他走上了刺杀之路。
    在燕国被灭之后,为逃避秦始皇的追捕,高渐离早已隐姓埋名,逃到了一个叫宋子的地方,在一个小酒馆中找了一份当酒保的差事,暂时隐居,慢慢寻找复仇的机会。在一次不经意的击筑中,被秦始皇邀进宫中作乐师,复仇的种子在他心中萌发。他知道匕首之类不能带,于是将铅溶入筑中。几次演奏之后,不料被大臣发现他是高渐离,秦王于是命人点燃马粪,残忍地熏瞎了高渐离的双眼。这给高渐离落实计划增加极大的难度,是他没有预料到的。可是深仇大恨在胸,时不可失,高渐离决心冒死一拼。一天他奉召又进宫为秦王击筑。演奏中他镇定自若,边演奏,边判断秦王的位置,在秦王陶醉其中时,举起筑朝他估计秦王的位置打去。这一下没有打中,而遭如狼似虎的卫兵们斩杀在秦廷之中。
    荆轲的图穷匕见,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是目的不明确,造成行动迟疑,只因燕子丹派荆轲去秦国的目的在“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候侵地,若曹沫之于齐恒公,和则不可,因而刺杀之。”这两者间的徘徊,促使荆轲在行动上的犹豫,从而导致荆轲刺杀行动www.i1766.com失败,给自己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其次是助手的问题,助手舞阳,只有勇气,不具备刺客的能力,这也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但他这种孤胆民族英雄却能迎合中国人历来崇高的民族英雄,因此,荆轲被推崇到高尚的舞台。
    而高渐离隐匿数年的击筑刺秦,我认为“士为知己若死的因素占据了主要地位,他用铅置筑中,用以击打秦王,似乎只为发泄知己荆轲之死的不满,一味义气用事,自身准备不足,武器更是一种乐器,怎么能成功?大概只是推崇舍身取义罢了。
    再说张良刺秦是心怀国仇家恨,刺秦事件,可见张良的智高于荆轲与高渐离,他通过前人的失败经历,把刺杀的舞台放在了天地之中,并为此做了一系列的周密安排。他不想像荆轲一样“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而是要在达到目的后全身而退。荆轲是悲壮的,高渐离是义气的,而张良是要“留得青山在的”的,更进一步的有所作为。
    这三次刺秦都以失败告终,但他们的行为都不失为壮举,结局为两死一生,于张良面言,才有了后来冷静理智,胸有韬略的军师张良,也正因为他的“留待青山在”,让他以后成为“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大将。谁说刺秦的失败,不是他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要历练呢?
    有了这次的历练,才有了刘邦所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他一步步走向成熟在峣关用计破敌,让刘邦引兵绕过峣关,穿越蒉山,大败秦军于蓝田。也正由于刘邦采纳了张良的计谋,保证了军事上的顺利进展,从而赢得了时间,终于比项羽抢先一步进入关中。鸿门宴上他又帮助刘邦脱离险境;“为汉王请汉中地”,在楚汉战争中“长计谋平天下”,都为刘邦所采纳。张良身居乱世,胸怀国亡家败的悲愤,投身于倥偬的兵戎生涯,为刘邦击败项羽以及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官拜大司马之后,辞官归隐,成为汉初三杰当中唯一一位得以善终的人。
    这难道不是,荆轲的自负,高渐离的一意孤行,成就了张良的深谋吗?即使有刺秦失败的耻辱,他也能忍辱负重,卷土重来,让自己来一次华丽的涅槃重生,使自己后半生活得精彩淋漓,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一种精神吗?只要拥有了这种顽强,就能让你自己这样对待人生。就算“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恋”。如果这样对待人生,你的人生将会如夏花般绚烂。(指导老师:张芝兰)
    【张老师点评】叶枫这篇文章改了约三次,终于完稿了。其实只要静心下来多读些书,多思考一下,笔下总有话可写的。写读书笔记,关键是要写得符合逻辑,文中荆轲和高渐离的事迹应该略写,张良的刺杀和失败应该详述,这才引出了涅槃重生的蜕变,直接刺杀行不通,投奔义军是正道,这样论述文章就完整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