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笔记 >

让每一位学生成为自主发展的主体——读《学校转型》有感2000字


    让每一位学生成为自主发展的主体——读《学校转型》有感2000字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北京十一学校的一名同学的征文作文:
    我们思维开阔,喜欢创新的爱出新出异。运动会开幕式,联欢会,各个社团活动,甚至每堂课,每次个人展示,我们都极力把她们当作体现自己个性的舞台,我们大胆的向别人传达自己的想法,从不害怕被人拒绝,所以校园中充满了年轻人才有的朝气与活力。记得有一次历史课老师向我们讲述老子的“幸福观”,原本只是老师一方的陈述,谁料到随着某某同学的发言之后,历史课竟然变成了辩论会,人人都参与其中,刚有一人提出马上被另一个人反驳,最后老师只能无奈的微笑着观战,争论一直持续到下课。这样的氛围让我们无拘无束的成长。我们不是如印章下的纸一般相同的个体,而是充满活力与思想的年轻人。尽管思维活跃,但是我们敬于原则,规则内的事情我们从不嬉笑以对之。记得刚来这所学校时,参加升旗仪式唱国歌时,每个人都声音洪亮。从那刻起,我就相信这是个好学校,原来的学校唱歌就如同听音乐,同学们都觉得声音大难为情,可是这里却不一样。这虽然是个细节,却从此以后成为我心中评判一个人乃至一个团队的标准之一,还有我们开会时的准时,到场听报告时的安静,生病时的关心,遇到困难时无私的帮助对待老师的尊重,规范做人,一直铭记我们心中,我们是这样特殊的一群孩子,我们有着现代人的开放,同时也有着古老中华文化所蕴含的做人准则古与今的融合注定了我们的与众不同。
    我们是不是都希望我们的孩子今后能成长为这样?北京十一学校为什么能做到这样?读完李校长的这本书后,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让他们能培养出这种品格,这么优秀的学生。
    首先,在顶层设计上先明确愿景,实现价值领导。
    先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2008年是北京十一学校的育人目标确立年,经过全校教职工的讨论,确立的育人目标是学校着力于培养志远意诚,思方行圆,即志存高远,诚信笃行,思想活跃,言行规范的社会栋梁和民族脊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职业与人生的规划,确立远大目标,启发学生立志成为某一领域的领军人物或杰出人才。
    第二是确定《行动纲要》。
    北京十一学校从2007年开始到2009年,不断的在修改和打磨《北京十一学校行动纲要》。这份《行动纲要》,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程序,使之成为师生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表达每一位十一人的意愿。《行动纲要》在全校范围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发动全体教职工参与大讨论,谁都可以提意见,谁都可以提建议,并对优秀建议进行奖励,共有475人次参与收到各类建议和意见684条。最终,对行动纲要进行修改和完善。在2009年,《行动纲要》在教代会进行投票表决,最终以97.4%的赞成率获得通过。
    第三,课程的重新建构。
    在这份《行动纲要》落地之前,北京11学校,在课程的层面上进行规划设计,对育人目标进行分解,每一个领域的课程都有对应的明确目标,课程内容实施方式和评价要求,志远课程,意在通过多种影响力,播撒志向的种子,在生涯规划方面引导学生,意诚课程,提倡学生诚信做人,突出培养学生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责任和意识,思方课程主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成为有想法的人。行圆课程,突出日常规范的自主管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课程的建构要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北京十一学校要求编写课程标准的细目,让课程标准真正成为教与学的依据,课程标准细目必须要表述具体,要可操作,可量化。按照学生能够达到的不同程度分层设计,编写课程标准细目就成为教研组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北京十一学校的课程改革经历了从过去的国家课程到国家必修课程,校本选修课程在到现在的国家课程校本化www.i1766.com的过程,现在形成的分层分类综合,特需课程体系,是为满足学生的个性与未来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同场,开发出的选择性的课程,减少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提供自助餐供学生选择。
    第四,老师的转型。
    学校转型核心要素之一,是每一位老师的转型,正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所描述的那样,“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的传递之事,而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必须集中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对于老师,首先要观念改变,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这样的定位就让很多老师不得不去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思维方式改变,专业素养改变。以前,教师主要负责教学内容的实施,管理好自己的课堂就行了,其他的都可以推给班主任,但没有班主任之后,每位老师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就大大增强了,过去教会学生就行,现在要教学生会学,要学会管理和领导学生的学习,帮着学生做计划,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检测及学习成绩,还要帮助学生描绘愿景,确定目标等等
    通过课程标准细目将课程标准进行可操作化的分级、分解,再配以相应的自学检测练习和诊断题库,给学生提供能抓得住的拐杖。十一的老师现在不叫拐杖了,他们都称脚手架。我发现十一的老师最常出现的词是“诊断、脚手架”。几乎每个老师都会提到这两个词。我的理解是通过诊断找出问题,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叫提供脚手架。
    教师职业尊严的改变,当讲台被撤下来以后,把课堂还给学生,长期建立的那种假的尊严被打破了,教师到哪里去寻找职业的尊严,老师的职业尊严必须,深深的去理解学生,让学生也深深的理解你,他不深深地理解你,那就没有信任,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教师的职业成就感还存在于对国家课程标准进行可操作化的分级分解,给学生提供能抓得住的拐杖,让学生自主学习时心中有数,帮助学生唤醒沉睡的潜能,理清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提供随时有用的咨询和建议,于是老师是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和看护者。
    第五,学生的转变。
    启动每一位学生的内动力,走进每一位学生心灵深处,找到每一位学生的动力点,以及,找到每一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立体看世界,个性化的家校沟通。
    当学生把真实的自己藏起来的时候,真实的教育便无法产生,选课走班赋予学生选择的权利,激活了学生自主发展的内动力管理上,也需要让出空间从管理走向领导,不再靠严苛的制度和至高无上的权力实现目标,不再把精力更多地放在管理条文的制定和细化上,二是通过激励机制引导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些激励机制包括:改革评优机制,通过对改革评优项目改革评优标准,以及改革评优流程,设立年度荣誉学生,设立各种奖学金,建立每一位学生的动力激励机制,以基本行为规范为底线。
    让学生与老师平起平坐之后,怎么发挥作用和影响力?首先要挖掘学生自我管理的潜力,自己支配时间空间的扩充,自主学习材料的使用小学段的学习规划与管理等等,都能帮助学生培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六,学校组织管理机制的改变和行政力量的退后。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前任总裁杰克韦尔奇的观点是,把梯子正确的靠在墙上是管理的事,领导的作用在于保证梯子靠在正确的墙上,简而言之,管理者是做事正确的人,而领导者是做正确事情的人。
    《行动纲要》提出,学校将尽可能压缩学校组织结构层级,减少无效劳动,让师生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得以反映,学校将通过调整组织结构,使各层级的管理跨度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实施扁平化管理模式。副校级的干部都要兼一个年级或部门的主管,而不是分管,分管就容易增加层级,这样教师学生的事可以直接进入决策层面。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强调服务第一、师生导向,以舒适为取向,营造简单的学校文化,形成行政力量与学术力量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
    结语:
    学校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李希贵校长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原因就是充分利用了人性的弱点,制定好了游戏规则,让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的小宇宙都爆发,朝着规则内的方向高速前进,甚至会帮忙制定出更好的规则,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李校长本人只需要在人群中静静的看着。这就是让变革最大程度的发生在“民间”;这就是校长要走在改革队伍的中间,而不是改革队伍的前面!作者:廖榕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