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笔记 >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书笔记3000字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书笔记3000字
    前一段时间,我买了一本新书,叫做《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作者是郭建龙。
    说到一个国家的财政状况,大部分人往往是不太清楚的,至多了解一下国家每年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其他的就一概不知了。
    而因为很多人对于国家的财政状况不了解,也看不懂,进而会相信很多人所得出的简单粗暴的结论,这显然会误导大众。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这本书,采用的是回看历史的方法,全书系统讲述了从秦朝到清朝这两千年里,中央帝国的财政状况、面临的财政困境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回看历史,进而得出对今天有益的结论。
    丘吉尔曾说,一个人能够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够看到多远的未来。所以我本人是很喜欢这样的著作的。在现在这个时代里,太多人喜欢看着现在谈现在,很少有人能够去仔细想一想,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仅仅是突然出现的吗?还是在历史里早就有过痕迹,甚至是在历史里早就出现过?
    本书的作者坦言,研究历史的学者,大多数不懂经济;而研究经济的学者,大多数不懂历史。而极少数的既懂历史又懂经济的学者,往往又缺乏耐心去故纸堆、去史料库一篇又一篇地查阅史料,所在这些年来,像作者所著类型的书籍,在市面上并不多。
    而作者显然认为,自己弥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缺,至少在作者看来,自己是既懂历史又懂经济,而且还能耐得住寂寞到故纸堆里去查阅史料。
    在我看完整本书之后,我受益匪浅,但是也有很多自己的思考,所以在这篇文章里,我管中窥豹,谈谈自己的读后感。
    不知道是中国自古以来就缺乏研究经济的人才,还是因为儒家思想的影响导致撰写史书的人不愿意过多提及经济方面的问题,总之在我们一般人的认知里,似乎很少听到有人谈论古代的经济问题。
    比如,当我们谈论秦朝统一六国的时候,更加津津乐道的是秦国发动的一场又一场针对六国的战役,却很少有人了解,当秦国能够如此频繁地发动大规模战役的背后,其经济状况和后勤保障状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本书的作者将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秦朝到南北朝结束,隋朝到宋元,明朝到清朝。
    在第一个阶段,即秦朝到南北朝里,中央帝国一直在探索如何才能真正解决帝国的财政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皇帝和大臣试验了无数种方法,但是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困扰帝国的财政问题主要就是收支不平衡的问题。而收支不平衡里,最大的问题就是政府的开销过大,单纯依靠税收已经完全满足不了皇帝的花销和整个帝国的正常运转了。
    在一个帝国建立之初,往往是机构简单,办公人员不多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政府完全可以依靠税收来维持政府的运转。
    但是随着执政时间的加长,政府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快速扩张的轨道,基本上执政几十年之后,政府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要比最开始多上好几倍。
    并非只有政府在运转的过程中会不断膨胀,而是所有的组织都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膨胀。但是作为企业,它会在自己已经过度膨胀的时候采取裁员等止损方式,或者是经营不下去而破产;但是显然政府是不会裁员,也不愿意破产,最终的结果就是政府总是想要从民间攫取更多的钱来维持政府运转。
    在经济和技术都不发达的古代,政府能够收上来的税非常有限,主要就是土地税。但是天下土地就那么多,又受限于技术和官僚集团的执行力,往往也不能做到彻底清查土地,所以财政问题一直是政府所头疼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能够快速获得大量钱财的方法就诞生了:建立国营企业。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营。
    汉代经过七十多年的休整,使得民间经济得到极大的恢复,而到了汉武帝时期,他已经无意在与匈奴进行和亲了,此时的汉武帝想的是,如何能够彻底消灭匈奴。
    于是,经过准备,汉武帝开始对匈奴发动战争。除了对匈奴的战争以外,汉武帝还发动了很多其他的战争,在这里仅仅举最典型的对匈奴作战的例子。
    战争开始没几年,汉初积累的钱财就消耗一空了,这大大出乎汉武帝的意料。对于从小衣食无忧的汉武帝来说,他是不知道艰苦岁月的艰辛的,所以在他掌权的时候,花钱如流水。
    钱财没了怎么办?这个时候朝廷上出现了一大批理财专家,也就是史书里写的「聚敛之臣」。
    其实我个人非常不喜欢史官去贬低这些善于理财的官员,因为他们只是在执行汉武帝的意志而已。在中国古代皇权体制下,只要是皇帝自己首先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那么国家的财政就会得到很大的缓解。问题是,中国古代的皇权几乎不受任何约束,皇帝基本上www.i1766.com可以做到在钱财上想咋花就咋花,而作为替皇帝「分忧」的臣子,除了尽量满足皇帝的需求以外,几乎没有别的选择道路。
    这些善于搞钱的官员给汉武帝的建议就是,开办国营企业。具体来说,就是把盐和铁的生产销售经营权,全部都收归国家。
    虽然很多人反对政府参与到经济生活中来,但是汉武帝采纳了「盐铁专营」这个建议。
    国家进行盐铁专营之后,财政问题确实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但是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还是缺钱。
    于是,汉武帝继续想办法弄钱,比如卖官鬻爵,比如鼓励人们举报有钱的大户等等。
    短时间内,政府的收入大大提高,但是与此同时,民间经济受到了彻底的破坏。用一句《让子弹飞》里的台词形容就是:上任县长把税收到了2010年了,老百姓成穷鬼了。
    没错,汉武帝虽然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了大量的财政收入,但是他也彻底破坏了民间的经济和整个官场的风气,使得后世所有的接任者都只能不停地修补漏洞,而没有办法再做出根本性的变革。
    对此,本书的作者痛心疾首,而同样的,很多学者对于汉武帝的经济政策也持批评态度,认为汉武帝不如他的爷爷和父亲做得好。至少在他爷爷和父亲的统治下,民间的经济很发达,老百姓的日子很好。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
    首先,在文景二帝统治期间,民间经济确实很发达。但是与之一同存在的是,民间的贫富差距极其悬殊。所以,所谓的民间经济发达,往往都是出现了大量的富豪,以及无数挣扎在底层的人民。
    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现象,因为过大的贫富差距一定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最终整个国家都会为此承担巨大的风险。因此,民间经济繁荣是好事,但是贫富差距过大是坏事,这两者必须尽可能地协调一致,找到一个平衡点。
    然而,让无数统治者痛苦的是,这二者的平衡点极其难找。民间经济繁荣,往往就会拉大贫富差距;而缩小贫富差距,往往带来的是社会经济整体退步,甚至是共同贫穷。
    这真是个棘手的问题。作者:储大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