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观点·对话·访谈 >

心理学研究为语言加工的具身认知观提供新证据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吴屹桉 实习记者 王婷婷)最近一项发表在《心理学报》上的研究发现,在句子的实时加工中,读者可以通过再入情境,遵循先内后外的顺序,先模拟主人公的动机水平,继而模拟主人公的动作,从而影响对句子的注视和理解,这一观点为语言加工的具身认知观提供了证据。 
    研究者通过两个实验来考察主人公的动机水平对句子理解中读者的心理模拟的影响。实验1采用的是移动窗口技术,记录读者阅读句子中目的地词语的时间;实验2采用视觉情景眼动范式,主试播放描述运动的句子,同时呈现相应的情境图片,记录读者扫描图片中主人公、路径和目的地的时间。结果表明主人公的动机水平影响读者对目的地词语的阅读时间,主人公的动机水平越高,读者的阅读时间就越短;读者对情景图片的扫描受主人公的动机水平影响,主人公的动机水平越高,读者对路径区域的扫描时间就越短,对目的地区域的扫描时间就越长。 
    这一研究表明,心理模拟能够丰富读者对情景的时空间特点、动作的动力学特征、人物的情绪状态的推理,有助于读者理解句子中的时空特征和心理因素。同时对记述文的教学具有重要启示,教学中主人公行为动机的揭示能够增进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激活学生相应的需要、态度和情绪体验。 
    (全文刊于《心理学报》2015年第47卷第10期,作者为张积家(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汪新筱(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和秀梅(大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