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观点·对话·访谈 >

梳理语言意识 优化语言规划


    广义上,语言意识是关于语言的认识和看法,尤其指关于语言结构和语言使用的合理及合法性的认知、态度和信仰。语言规划受语言意识支配,任何宏观语言政策的选择和制定,都需要寻求某种语言意识来加以论证。即使是微观的家庭语言规划,其背后也必然存在某种语言意识。
    经典的语言规划包括本体规划和地位规划,后来学者又相继提出了习得规划(语言教育规划)、声望规划、功能规划等。上述任何一种类型的规划都与语言意识息息相关。只有透过语言意识,才能看清当下语言政策的本质;眼界决定面貌,理念决定档次,语言规划的科学性依赖于语言意识的先进性。
    元语言意识
    元语言意识强调语言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实在性和不可或缺性,关注语言本体作为符号形式的存在。
    当人们用语言来思考,有了对词语的“注意”,也就有了“语言意识”,从而认识到语言是构造世界的手段。这种元语言意识是对语言的一种强化了的自觉和敏感性,促使个体把语言作为探究对象,而不仅仅当作表达思想和与他人交流的手段。
    元语言意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现生活中“语言真空”现象的存在。比如,我国的人口普查尚未涉及语言信息方面的调查;语言是心理救援最直接的实施手段,虽然我国重视救灾物资的生产和管理,但是对救灾语言的研究未予以足够关注。对于语言和语言使用的“集体无意识”,导致目前语言服务的功能性和机构性缺失。
    元语言意识也是语言教育规划的基石。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中小学教育迷信交际教学法,只关注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语言形式的讲析,导致学生语言运用不规范、阅读能力低下等问题。于是教育部门兴起了“语言意识运动”,倡导在中小学母语教育中树立元语言意识,关注语言的形式规范,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
    关注语言形式是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传统,但受键盘输入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逐年下降。2013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汉字听写大赛”,以提高国人对汉字形体结构的认知,培养国人的“元语言意识”。研究表明,培养元语言意识可以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使他们恰当地用较抽象的术语来概括物体的名称,提高其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家长应尽早帮助婴幼儿建立起元语言意识,比如说绕口令、猜字谜、讲双关语等。
    批评语言意识批评语言意识认为语言不仅是一个符号系统,也是一种象征性的权力资源。在一些场合,人们说话的机会并不均等,有人掌控话题,有人则保持沉默。语言的使用资格是一种支配权的分配。
    人们每天都通过语言进行日常交际和信息分享,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语言并非中性,而总在传递着某种主观意识。表示性别歧视、种族偏见和各种刻板印象的词语在每一种语言中都大量存在。在现实生活中,语言总是以精细微妙的方式施加力量而不被察觉。
    批评语言意识提醒人们在语言规划中,除了要关注显性的地位规划外,更要重视隐性的声望规划,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语言态度、语言认同和语言传承。在新加坡开展二十多年的“华语运动”中,虽然华语的使用率大幅上升,但其仅取代了汉语方言的使用。由于没有在社会上对华语进行细致的声望规划,导致教育程度越高的家庭使用英语的比例越高,华语无法成为华人社会的高层语言,而英语仍是新加坡的强势语言。
    批评语言意识推动了语言权利的觉醒,为语言平等、语言多样性和母语保护等语言政策提供了思想基础。自2001年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每年的2月21日举办“国际母语日”,以提高母语地位,消除语言偏见,保护语言传承。批评语言意识提醒人们关注语言的本体规划,加强语言规范工作,避免术语的滥用,剔除不适宜的词语,并随时代发展,适时推出新的更恰当的词语,以更好地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语言资源意识
    目前,语言与经济的关系尚未得到清晰认识。语言是有价值的社会资源。虽然语言的多样性会给社会沟通、就业等带来困难,但可以通过开发语言资源、发展语言经济、提升语言服务、培育语言产业来获取“语言红利”。在瑞士,语言对经济的贡献度已经达到10%。
    语言资源的讨论常常跟语言多样性结合在一起,因为资源只有在交换中才能体现出其经济价值,语言资源也不例外。传统的语言规划常忽视这一点。
    提升一种语言的经济价值,是保护语言最有效的途径,也是能使最广大群众受益的语言政策。中国丰富的方言和民族语是一个亟待开采的富矿,应探求一种以语言资源为依托,将少数民族母语能力转换为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推动地区发展的经济模式。
    语言服务是语言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多行业、多语种、多层次的语言服务可以孕育许多新的职业和产业。以翻译服务为例,进行境外投资需要翻译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地理、气候等方面的资料;掌握世界尖端科技需要翻译大量的科技论著、技术标准等,然而我国外语文献翻译服务还不尽如人意。目前,一些中国企业纷纷在中亚、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等地投资建厂开矿,或承包大型基建工程,而小语种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短板,拖了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后腿。
    缺乏语言资源支持的文化产业往往“文化匮乏”,在虚热和泡沫中失去魅力,难以健康有序地发展。目前我国的语言咨询、语言翻译、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语言康复、语言创意等产业还远不够发达。应当将“语言资源意识”内化为新时期国家语言规划的着力点,促进语言消费,提升语言服务水平,使语言产业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推手。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 )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