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西班牙文学被忽视的源头(2)
http://www.newdu.com 2025/09/24 09:09:38 文艺报 张伟劼 参加讨论
为了给这样的文学史观提供证据,特别是为了给穆斯林文学与西班牙语文学之间的亲缘关系开具证明,该书引用了不少极为有趣的例证,有时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大胆假设。我们可以在书中读到用阿尔哈米亚语创作的彩诗缀句——哈尔恰。这种在今天看来既像拉丁语又像阿拉伯语的怪异文字,是生活在穆斯林西班牙的基督徒所使用的语言,是用阿拉伯字母或希伯来字母拼写的拉丁俗语。该书指出,哈尔恰中频繁出现的女性幽怨与期待的主题,在后来的西班牙语谣曲中得到了发展。在叙事文学中,这种承继关系的例证更为惊人,比如在阿拉伯“玛卡梅”与西班牙流浪汉小说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故事情节雷同现象,阿拉伯寓言故事经典《卡里来和笛木乃》与西班牙第一部“俗语”小说《卢卡诺尔伯爵》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叙事结构上有颇多相似乃至重合之处。抚卷遥想,穆斯林在西班牙生活了那么长的时间,不可能什么也没留下;他们不但留下了一些建筑遗迹,更留下了潜移默化到西班牙文化中的精神遗产。当我们将中世纪时期南方的穆斯林西班牙与北方的基督教西班牙作比照时,更能意识到这一精神遗产的重要。穆斯林君主往往表现得比基督教君主更为宽容,允许治下的基督徒和犹太人保留各自的信仰,允许文学创作者自由表达情爱主题。因此,当西班牙语世俗文学兴起时,相比于中世纪基督教西班牙留下的庄严颂圣的宗教文学,作者们倾向于在更有活力、更接地气的穆斯林西班牙文学宝库中寻找可资借鉴模仿的资源。然而,对于欧洲人来说,要承认穆斯林文学对欧洲文学的影响是需要勇气的,这就牵涉到一个更为宏大的话题:如何定义欧洲? 试图为欧洲划定明晰的边界、从而建构一个“纯粹”的甚至超历史的欧洲概念的人,是拒绝承认欧洲文学中的穆斯林元素的。在他们看来,与其说欧洲的形成过程中包含了穆斯林因素,不如说欧洲恰恰是在基督教反抗伊斯兰教的无数次战争中渐渐成型的。也有一些人认为,多元性是欧洲的本质,欧洲的活力恰恰体现在其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上。这就是为什么在前南内战中,当信奉天主教的人、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和信奉东正教的人陷入血腥厮杀时,像苏珊·桑塔格这样的知识分子会为欧洲感到由衷的悲哀。 无疑,《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美洲文学通史》体现的是一种宽容的、文化杂交主义的视角。当我们意识到许许多多的文化事实上都是杂交文化时,就不会过于纠结文化的边界在哪里、又如何保持文化的“纯粹”了。中国文化同样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少数民族文学同样是中国文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博尔赫斯来说,世界上所有的作家写的是同一本大书。他的说法看似荒诞,却提醒我们在看待文学作品时,应当时时超越语言、民族的边界。我期待着《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美洲文学通史》后续几卷的出版,特别是第四卷《西班牙语美洲文学:古典时期》,应能看到美洲前哥伦布时代的玛雅、印加、阿兹特克文明的文学宝藏,这些宝藏不仅是今天拉美文学隐秘幽深的源头,也是“人”这本大书的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首届骆宾王童诗赛启动
- 下一篇:卡特回忆总统生涯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