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传》麻姑形象貌美时尚 传为唐时宫人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4:11:04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明 张路 《麻姑图轴》 唐 颜真卿 《麻姑仙坛记》拓本 清 任薰《麻姑献寿图》 老人做寿,应该送什么礼物?过去有个规矩,男人做寿,就送南极仙翁像或“寿星献寿”图;女人做寿,就送麻姑像或“麻姑献寿”图。麻姑,在古代传说中是长生不老的美丽女仙,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曾专门为她撰写了千古名篇——《麻姑仙坛记》。 麻姑来历众说纷纭 长寿,是五福之一。每逢老人做寿,晚辈和亲朋好友都会送些礼物孝敬老人家。送什么礼物呢?现代人往往送红包、滋补品等表达心意,但如果按传统习俗,这样做还有所欠缺。在古代,祝寿可以不送金钱和贵重物品,但必须送寓意吉祥的礼物,而且要区分男女。如果是男寿星,人们送南极仙翁像或“寿星献寿”图;如果是女寿星,则送麻姑像或“麻姑献寿”图。 对寿星的来历,人们很熟悉,寿星的形象,更是妇孺皆知。麻姑在过去知名度也很高,民间一直把她视为长生不老的女神仙,只是对麻姑的来历,自古以来众说纷纭,现代人更是所知甚少,这个麻姑,到底是何方神圣? 东汉蔡经见麻姑 妄动凡心被鞭笞 最早的麻姑传说,见于晋代著名道士葛洪的《神仙传》,称麻姑是东汉著名仙人王远的妹妹,看上去只有十八九岁,长得非常漂亮,她头顶上打了一个髻,余发散垂至腰际,穿着文彩绣衣,光彩耀目,还长着不同寻常的长指甲,其形象与众不同,即使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也是一位时尚美女。 王远,字方平,东汉时人,曾举孝廉,当过郎中,官至中散大夫。他“学通五经,尤明天文图谶河洛之要,逆知天下盛衰之期,九州吉凶,如观之掌握”。后弃官入山修道,闻名遐迩。汉桓帝听说他能知过去未来之事,便令地方官强迫他出山,送至京师。桓帝问天下将来走势如何,王方平闭口不答,在宫门扇板上写了四百余字,皆说将来之事,暗示汉朝即将大乱。桓帝见了,很不高兴,令人将字刮掉,但怎么刮都刮不掉,原来墨迹已入木三分,越刮越清楚。王方平后来又到四川隐居修炼,据说于三国魏青龙年间在平都山(在今丰都县境内)得道飞升。 王方平有个徒弟叫蔡经。王方平教他“尸解”之法,所谓“尸解”,是早期道教信奉的成仙术,即道士得道后可遗弃肉体而仙去,或不留遗体,只假托一物(如衣、杖、剑等)遗世而升天,又称为“蝉蜕”。蔡经学道十年,但凡心未泯,王方平到他家中做客,邀请麻姑前来相聚,蔡经见麻姑手爪似鸟,心里突发奇想:我脊背发痒时,要是以麻姑的长指甲来挠痒,那该多么舒服啊!没想到他这番心思已被师傅察觉,王方平大怒,喝道:“麻姑是神仙,你怎能胡思乱想,竟想用她的指甲挠背?”叫人用鞭子狠狠地抽了蔡经一顿,旁人但见鞭子打在蔡经背上,却不见谁人持鞭打他。蔡经动凡心被鞭打,本是神话传说,后来却成为文人常用的典故。如唐代诗人杜牧《读韩杜集》有句云:“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用蔡经想麻姑指甲搔痒的典故来形容读杜诗韩文的感受,真是神来之笔。 兄妹见面,自然有很多话讲,王方平与麻姑的一番交谈,无意中谈出了一句成语——沧海桑田。麻姑说:“自得道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刚才到蓬莱,又看到海水比以前浅了一半,难道东海又要变成陆地了?”王方平感叹道:“是啊,圣人们都说,大海的水位在下降,不久以后,那里又将扬起尘土了。” 相传麻姑为献寿王母以灵芝酿酒 南朝刘宋时期,刘敬叔在《异苑》一书说秦时丹阳县湖侧有梅姑庙,“梅”怀疑即是“麻”,该书称梅姑生时有道术,能“著履行水上”,后滥用道术,为夫所杀,投尸于水,后人立庙祭祀她。这个传说文化内涵不多,所以流传不广。到了元明之际,又有新的说法出现。《列仙全传》卷四称麻姑乃后赵石勒时麻秋之女,因帮助农民工,触犯父亲,逃至仙姑洞修道,而得飞升。 这个传说树立了麻姑的正面形象,而且颇为感人,故流传甚广。故事详情是:麻秋是后赵皇帝石勒的手下大将,他勇猛凶悍,性情暴躁。有一年,他奉皇帝命令征发民夫筑城。为了尽快把城池建好,他让监工催逼民工昼夜施工,直到鸡鸣时分,才让大家歇一会儿,没几天,就有不少民工累倒在工地上。麻姑见民工不堪劳累,十分同情他们。她想出一个办法,于半夜起床,悄悄跑到工地附近的草丛里,学公鸡鸣叫,叫声一响,所有公鸡也跟着叫起来,监工以为天快亮了,便依例让民工休息。 时间一长,监工发现有诈,很快就查出是麻姑在暗中“捣鬼”,于是告到麻秋那里。麻秋大怒,声称要打死这个不孝女。麻姑知道父亲发怒后,不敢回家,逃入山中,隐居在一个洞中修道,此洞后来名为仙姑洞。传说后来她在城北一座石桥上飞升,人们便把那座石桥命名为“望仙桥”。 另外,还有传说称麻姑本名黎琼仙,是唐时放出的宫人;或称宋代政和年间也出现了一个麻姑,建昌(今江西南城县建昌镇)人,修道于牟县(今山东掖县)东南姑余山,后被册封为真人。因传说麻姑是得到王母娘娘指点才修炼成仙,故每逢王母寿辰麻姑都前往贺寿。据说麻姑为贺王母寿,专门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献给王母,这就是“麻姑献寿”的来历。 麻姑传说 引出一段书坛佳话 因传说麻姑是建昌人,故今江西南城县留下了不少历史文化遗迹。在该县西南,有一座山,周围四百里,山峰高耸入云,道教称为“第二十八洞天”。古代有道观,山上有会仙亭,相传就是蔡经的住宅,即当初王方平与麻姑相会的地方。山顶还有古坛,传说麻姑得道于此。 这个传说,还引出了一段书坛佳话。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任抚州(今江西抚州市)刺史,他对麻姑的仙迹十分仰慕,多次登上麻姑山,站在古坛上,缅怀古今。大历六年(公元771年)夏四月,颜真卿根据《神仙传》上所说的,作了一篇《麻姑仙坛记》,全名是《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在这篇记中,颜真卿生动地描述了麻姑山的景色,称“(古)坛东南有池,中有红莲,近忽变碧,今又白矣。池北下坛傍有杉松,皆偃盖,时闻步虚钟磬之音。东南有瀑布,淙下三百余尺。东北有石崇观,高石中犹有螺蚌壳,或以为桑田所变。西北有麻源,谢灵运诗题《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恐其处也,源口有神,祈雨辄应。” 记中又称唐代道士邓紫阳曾在麻姑山修道,后被召入宫廷为皇帝修功德,死后归葬麻姑山。唐玄宗天宝五年(公元745年),曾派人投玉龙于古坛下瀑布中,池中有黄龙出现。此后麻姑山又出了不少得道之士。最后,颜真卿感叹道:“非夫地气殊异,江山炳灵,则曷由纂懿(传承)流光,若斯之盛者矣?” 《麻姑仙坛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千古名篇,是颜真卿楷书的代表作。传说颜真卿曾写过大小二本。大字本存在临川,到元朝时为火所焚;小字本存在南城。以后南城改属建昌,所载仙坛的碑,也就移到建昌县衙门中,不料后来被某官带走,于是建昌人又命石工重新模仿镌刻了一座。现在社会上流传的《麻姑仙坛记》,有大、中、小三种拓本,多为翻刻本,其中以宋拓大字本最为珍贵。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永嘉民间传说《尤天理和墨良深》
- 下一篇:武夷山酒坛峰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