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人的清明习俗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4:11:19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节气。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气,并留下了很多有趣的习俗。在济南保留至今的有“踏青”、“扫墓”、“荡秋千”、“插柳”。 踏青,古时也叫远足或远游,现在则叫春游或郊游,它是“清明”时节的主要习俗。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承大好春光到郊外游玩,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济南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每到清明节,春光灿烂,风和日丽,人们南登千佛,北游明湖,郊游、泉边,游人如织。这种春游的习俗,一直保留到现在。 扫墓,在阳历四月初五、六日,市民都携纸、香和供品上坟祭祖,为祖坟添土,追念祖先。据说这一习俗由来已久,从秦代就开始了,汉代继承秦制未变。到了唐代,扫墓才固定在清明举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一诗中写道:“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就是描写郊野扫墓情景的,到了宋代,人们都在清明日拜扫祖墓,京都人士倾城出郊,四野如市。在今天,清明节这天已成为人们缅怀英烈、掉念去世亲人的日子。 清明时节,在济南城乡,还流传荡秋千的习俗。清明节这天,男女老幼,身着新衣在绿杨深外,或在街前广场,立木为架,上袈横木,下悬二绳,绳下横系一板,人在板上可坐可立,手握两绳可前后上下飘荡,极富乐趣。相传荡秋千本是北方胡人的一种游戏。战国时期,刘桓公北征时,才将这种游戏带到汉族中来。汉、唐以来,多用在皇帝的后宫和显官贵族的园囿里,后来才渐渐传到民间。 清明正是“绿柳才黄半未均”的时节。济南城乡,过去都有插柳于门,妇女,儿童头戴柳枝、柳球的习俗。据说这种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农民祖师--神农氏,后来发现为记年和表示长寿的美好愿望。如宋人赵元镇的《寒食》诗中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之句;农村有“戴个花活百八,插根柳活百九”的农谚。后来,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而插柳、栽柳却盛行不衰,并推而广之。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蚌埠怀远十二门塘典故
- 下一篇:山东单县浮龙湖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