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献中的“以人为本”一词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2:11:06 中华五千年 佚名 参加讨论
现在人们对“以人为本”一词使用较多,但对其来源、出处很多文章却语焉不详。“以人为本”一词可能最早是出自战国至西汉年间成书的《管子》一书。原文如下: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故上明则下敬,政平则人安,士教和则兵胜敌,使能则百事理,亲仁则上不危,任贤则诸侯服。(《管子·第九卷·二十三、霸言》,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第165页) 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年)由刘煦修纂的古代典籍二十四史之一《旧唐书》记载:唐贞观三年(629年),中郎将常何的门客,后被唐太宗委以监察御史重任的奇人——马周,在给唐太宗的奏表中引用了“以人为本”一词:“临天下者,以人为本。欲令百姓安乐,唯在刺史、县令。”(《旧唐书·卷七十四·列传第二十四马周》,中华书局,1991年重印1975年版,第2618页) 此后由欧阳修、宋祁等人于宋嘉祐五年(1060年)重新修订的《新唐书》同一篇目中,将“以人为本”一词照搬,只是词句表述略有不同。 1494年,由罗贯中成书的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明代弘治甲寅序本《三国志通俗演义》问世。其中第四十一回对“以人为本”一词也有引用:“忽哨马报曰:‘曹操大军已屯樊城,使人收拾船筏,即日渡江赶来也。’众将皆曰:‘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拥民众数万,日行十余里,似此几时得至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敌?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玄德泣曰:‘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三国演义》,长春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第326页) 由此可见,“以人为本”是一句成语,不但源自经史子集,而且散见于民间文学作品。 尽管“以人为本”作为一条政见,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政治人物,可以给予不同的解读;但最早诞生时,它的原意和本意究竟是什么,确有搞清楚的必要。 管子,名夷吾,字仲,安徽颍上人。春秋初期政治家。他由好友鲍叔牙推荐任齐国宰相,大力推行各项改革,辅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且长达四十年,可谓政功卓著。 管仲曾告诫齐桓公:若想成就一番霸业,“则必从其本事矣”。齐桓公赶紧弯腰离开座席,拱手向前追问:“敢问何谓其本?”管仲回答:“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管子·牧民》开宗明义就说:“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所以管仲主张:“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这里的“人”,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包括了除统治者和奴隶之外的所有群体。 管仲把安民、顺民、利民、惠民、富民政策作为治国的核心内容,不遗余力地推荐给一心想成就一番千秋霸业的齐桓公,可谓用心良苦。但其出发点和核心思想又是什么呢?管仲当了齐国宰相之后,齐桓公曾多次问政于管仲。桓公问:若想修明政治,利行天下,应该从何做起?管仲明确回答:“始于爱民”。并提出许多具体措施。齐桓公都言听计从,一一采纳。这其中就有最著名的以赡养老人、抚育幼儿、抚恤孤儿、供养残疾、照顾鳏寡、慰问病人、救助贫困、安抚烈属等九项措施为主要内容的“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疾,七曰通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绝。”(《管子·入国》)例如赡养老人规定,国(国都)和都邑(城镇)要设有专管敬老事务的官员。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一个儿子可以免征兵役;政府保证每三个月给他们赠送一次肉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两个儿子可以免征赋税;每月给他们赠送一次肉吃。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所有的儿子都可以免征役赋,保证他们每天有酒喝、有肉吃;如果人死了国家还可以提供棺椁。官员有责任经常教育老人的子女孝敬老人。凡此种种,十分具体。结果齐国实行管仲的这些富民强国的措施没几年,天下归心。诸国的百姓就像潮水般涌入齐国,使齐国人才济济,兵强马壮,国力日渐强盛,为齐桓公日后称雄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这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前无古人,首次最深刻、明确、丰富地表述了民本思想内涵。尽管当时正处于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伟大历史变革中,应运而生了诸如以孔子的“仁者爱人”、墨子的“兼爱”、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民水君舟”等思想为代表的民本、人本主义思潮,但管仲的以人为本思想,作为这股思潮的先驱和渊源,以其独树一帜的鲜明立场,无情地涤荡着千百年来形成的“君贵民轻”传统腐朽统治思想,开一代历史先河。即使在之后的诸子百家中,也绝无仅有。难怪后来的韩非子也不禁赞叹道:“夫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美之大者也。”(《韩非子·难二》) 尽管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想主旨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但其中也不乏一些思想的精华,以人为本就比较准确地体现了中国历史上正确的治国安邦核心思想。当然,它也是需要有具体内容和法律制度保障才能发挥效用的,否则就是一句毫无意义的政治空话。 今天,我国也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历史变革之中。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深刻揭示了发展的科学性要求,反映了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要求的科学理论,体现了代表时代发展趋势的科学精神,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同时,也赋予了“以人为本”以全新的历史内涵。(作者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离退休干部局)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畲族的语言文字
- 下一篇:羌汉的文化交流和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