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观点·对话·访谈 >

回指可及性影响因素的认知心理学研究述评(2)


    1 引言 
    回指(anaphora)指在语言交际中用一个表达式(即回指语,anaphor)来指示一个之前已经引入的事物(即先行语,antecedent)的语言现象(Yule 1985)。回指是一项重要的语言功能,对于人们追踪语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乃至于理解整个语篇都至关重要,因此受到语言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试图从句法、语用、功能、语义(胡建华1998,2002)、认知语言学(熊学亮1999,高原2003)等理论角度对其进行解释,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理论模式能够完整地解释回指(尤其是长距离约束)问题(胡建华1998)。Ariel(1988,1990,1994)在神经认知视野下,提出“回指可及性(accessibility)理论”。“可及性”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一个人说话时,从大脑记忆系统中提取一个语言或记忆单位的便捷程度(许余龙2000)。“回指可及性理论”认为不同类型的回指语标示了其指称对象(由先行语表达)在大脑记忆系统中的不同可及性;影响先行语可及性的主要有距离(distance)、竞争(competition)、凸显(saliency)和一致(unity)4大因素。 
    Sydney Lamb(1999)指出,认知语言学者主要关心的是准确描述语言的产生,而不关心其产生或理解的过程和机制。而整个语言系统是大脑的一部分,以大脑神经为载体(程琪龙2006),因此对语言的研究最终要溯源于其物质载体和“加工工厂”——脑神经网络。“回指可及性理论”将语篇中的回指语和这些词语所表达的实体在大脑中的激活程度相联系,并且关注到影响回指神经进程的因素,是回指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然而,Ariel对于回指可及性影响因素的检验方式止于语料分析。那么,此理论对4大因素的假设是否具有生理可行性,是否符合人的神经加工过程呢?这一问题还缺少生理心理学证据的检验(Harris,Wexler & Holcomb 2000)。20世纪后期以来,认知心理学者已开始关注语言加工问题,回指现象也被作为语言加工的案例来加以探讨,但其研究并不系统。本文的目的是回顾和总结梳理有关距离、竞争、凸显和一致4种因素的认知心理学实证研究,以认知实证证据来检验“回指可及性理论”的假设,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同时以回指的实证研究为例来探讨将语言学理论研究与科学实证研究相结合的重要性。 
    2 回指可及性影响因素的认知心理学实证研究 
    本文的回指可及性认知实证研究采用广义的“可及性”概念,不仅包含Ariel理论中的由回指语所表达的先行语的可及性,还包含由先行语本身所表达的可及性,以及回指语本身的属性。 
    2.1 认知心理学实证研究手段 
    认知心理学实证研究早期主要运用行为学实验(behavioral experiment)来间接考察某神经过程的速度和难度;眼动技术(eye-tracking)也是行为学实验的一种,重在识别阅读过程中注视发生的位置和持续时间。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更加先进的实验手段被直接运用到某些现象的神经机制及加工进程的在线研究中,如事件相关电位(the 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简称ERPs)侧重于描述神经活动的时间进程和机制;功能核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FMRI)侧重于探究神经活动的脑区定位问题。 
    2.2 距离因素 
    根据“回指可及性理论”,距离因素指先行语与回指语之间的距离,距离越远,可及性越低;反之,距离越近,可及性越高。早在1979年,行为学研究(Clark & Sengul)已经证明,先行语和回指语之间距离越近,确认所指实体速度越快,证实了“回指可及性理论”关于距离的假设。Gao & Liu(2005)的跨通道启动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给与长距离先行语相关的目标词命名比给短距离先行语相关的目标词命名反应时更长。说明认知主体更倾向于将回指语与短距离先行语连接。 
    然而,近期SAT(speed-accuracy tradeoff paradigm,高速-高精度折中范式)实验和ERP研究表明,回指加工中脑资源的消耗不能简单地归结于“距离”因素。Dillon et al.(2010)用SAT实验对先行词与回指语连接的时间进程动态进行研究,刺激材料是如“张教练表明那篇报道【在……的时候】(状语)低估了【反身代词】/回忆录表明张教练【在……的时候】(状语)低估了【反身代词】”结构的语句。结果显示,在确认所指实体的过程中,短距离先行语比长距离先行语先被探测到;但是长距离先行语显示出独立于回指连接的趋势。这表明,在回指加工中有一个结构性探索的过程;而在与语言相关的记忆搜索中某些句法结构是优先被搜索的,比如,短距离回指结构比长距离回指结构优先被搜索。在Li&Zhou(2010)的ERP研究中,在动词操纵回指约束的情况下,自己回指长距离先行语比回指短距离先行语诱发更大的P300和P600(ERP成分)波幅。研究者认为,P300效应反映了对于基于“管辖约束理论”A原则(Chomsky 1981,1986)所建立的短距离回指的心理表征和在动词操纵下建立的长距离回指的心理表征不符的探测;P600效应则反映了短距离回指不成功后的长距离回指过程。这样的研究结果证明,长距离回指中的脑资源消耗是与句法结构或句法约束相关的“短距离回指优势”,而“距离效应”只是神经加工规律的外在表象。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