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观点·对话·访谈 >

舒新城与《辞海》的半生缘(2)


    乃千秋万代之事一点都马虎不得
    “我国积弱,不能与强敌抗衡,敌污我之词不与之辩论,已属屈辱,而敌人强加我之事实亦默而不提,未免不尽人情。”
    翻开《舒新城日记》影印本,他在1936年4月15日的日记里,特别记下一场关于《辞海》是否收录“塘沽协定”“上海事变”等词条的争论,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编撰《辞海》期间,正是中华民族处于救亡图存的危急时刻。1932年上海 一·二八事变中,商务印书馆遭日军飞机轰炸,所属的东方图书馆也被烧毁,46万册藏书化为灰烬。此等毁我中华文化的野蛮行径令舒新城十分愤慨。他坚持要把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塘沽协定”“上海事变”等收录于《辞海》。当有人再次提出还是不要收录这些可能得罪日本人的词条时,他严加驳斥:“辞海出版于今日,应是今日的东西,绝不能单说往事而不说今日之事,尤不能不提人人伤心之事。”
    “为了一个‘猹’字,舒新城给鲁迅写信。”湖南省作协名誉主席邓宏顺说,“上世纪90年代,我读《鲁迅书信集》,读到鲁迅1929年5月4日致舒新城先生的信,说《故乡》中的‘猹’字,是他根据乡下人所说的声音,生造出来的一个字。原来,舒先生主编《辞海》时,手头资料查不出这个‘猹’字,特意致函问询。舒先生的严谨和鲁迅的坦诚,都让我印象深刻。”
    值得一提的是,《辞海》团队中,还有数位湖南人的身影:舒新城的得力助手、担任中华书局辞典部副部长的邵东人刘范猷;担任中华书局总公司理事等职的溆浦人武堉干……
    1936年底,舒新城历8年时间主编的《辞海》终于问世,其新颖严谨的内容编排、忠于史实不惧日寇的精神气魄,立刻获得社会广泛的赞誉。据估算,从1936年到1949年,《辞海》的各种版本销量累计超过100万部。
    溆浦武陵文化研究会会长舒新宇,曾于1982年采访了舒新城的夫人刘济群及儿子舒泽湖、舒泽池。舒泽湖说,父亲当年编辑《辞海》常常通宵达旦,为了一个词的准确解释,要翻阅几十本书,征求几十个人的意见,方才罢休。父亲说这是千秋万代的事,一点都马虎不得,千万不能去害人。
    刘济群与舒新城在成都闹过一场师生倾城之恋。由于大作家李劼人的冒死相救,舒新城才得以逃过一劫,远走南京上海,仅靠鸿雁传书,终成眷属。两人仿照鲁迅、许广平的《两地书》,将10年间的情书汇集出版,名为《十年书》。
    在回忆舒新城的文章中,刘济群写道:“我们为了实现他生前的愿望,在他去世后不久,即将4大架书共两万多册图书,以及他生前所用的报刊、字画、碑帖等捐献给了上海图书馆。至于他生前与毛主席、恽代英、田汉、张闻天等人的通信,也全部交给了上海图书馆保存。”
    采访手记不愧故乡山河
    肖欣
    溆浦刘家渡,是舒新城魂牵梦绕的故土。自1931年他回家探望病重的父亲后,此生再未得见。他将家园深情倾注于《故乡》一书,此书也于1936年,即第一版《辞海》面世的那一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80年后回头再看故乡,这也许是一个颇有意味的注脚。
    在新旧激烈冲突、民族危机深重的动荡时代,1915年动议的 《辞海》,因舒新城这位从雪峰山走出的湖南人领军主编,终在21年后得以功成。其敢为天下先之创新胆识,其倔强执着、坚守民族大义的精神风骨,从何而来?我们的目光,不能不投向那片2000多年前屈原被流放栖居于此而赋《离骚》的土地。那是他生命血脉的源头,是他的故乡。
    千千万万个这样孕育了中国文化精英的故乡之组合,便是中国之大地厚土、山川江河。
    80年皇皇巨著《辞海》,既是巍然而立的中华文化之“高峰”,亦成一片浩瀚的中华文化之海。它始于20世纪初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立足时代之需、民族之需的大胆创造力。由舒新城等第一代辞海人所奠定的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创新民族文化的思想,依然是这座高峰的峰顶之光。
    千千万万个孕育这精神思想的故乡之融合,便是我们今天念兹在兹的民族文化自信力、原创力的根柢与源泉。
    声音
    《辞海》背后的文化自信是我们最需要的
    做了文化准备探寻舒新城成为舒新城的文化根源我特别关注舒新城让更多人认识这位了不起的湖南人很多人在自发研究舒新城把《辞海》精神发扬光大
    我记得是读小学时,有一天我偷偷溜进父亲的书房,在他的书架上发现了《辞海》,厚厚的两大本。那时父亲特别忙,也没有跟我讲过《辞海》这部书是他编的,后来我才知道。其实父亲当时编《辞海》时是有风险的,很多人怕得罪日本人,但他不怕。后来日本人要他出来做事,他也称病不去。父亲对朋友特别讲情义,上世纪50年代修订《辞海》时,毛泽东跟父亲讲,如果人手少还可以用“右派”,父亲就把他的老同事、当时处境不好的刘范猷和他一家人都从湖南接到了上海,就住在我们家里。这是很不容易的。2016年12月29日晚,我坐在电视机前看了新闻联播,很激动,一晚上没怎么睡好。重要的不是一本辞书,而是《辞海》背后所凝聚的民族文化自信、民族文化精神,是我们今天最需要的。
    ——舒新城之子、音乐家舒泽池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