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观点·对话·访谈 >

恰当的“白话”增强传播效果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和推广,如今的传播语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近日,哥伦比亚新闻评论网发表的学者文章中提到:“白话”(colloquialism)等非正式语言,正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传播当中。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须加强对传播语言的研究,应当意识到传播生态正在被传播语言所改写。
    口语化表达较“实用”
    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对现代经济、政治、文化有着深刻影响,同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其中,互联网和新媒体所使用的语言风格,对人们有着重要影响。在使用新媒体时,人们会不自觉地受当下流行语言风格影响,如交流变得越来越“白话”。
    哥伦比亚新闻评论研究员美林·帕尔曼(Merrill Perlman)表示,“白话”、俚语和习语都是非正式语言,相较于更多地使用“正式语言”或“书面语”文本,一些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传播变得越来越“白话”,并且首先影响到一些新媒体工作者的新闻写作。“新媒介在传播过程中要照顾到更多层面的受众,这是以‘白话’为代表的非正式语言更多地随着新媒介的发展而流行起来的重要原因。”帕尔曼解释说。
    帕尔曼表示,“白话”其实是个伞状术语(umbrella term),还包括土话、俚语、俗语、术语和行话等。她认为,新闻是捕捉时代新鲜事,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新闻写作应该具备一定的“白话”特点,适当使用非正式语言易于与读者交流,更利于新闻事件的传播。用更为通俗易懂的文字写作,是新闻写作不同于其他更加正式文本的一大特点。许多传统媒体意识到这一点,如根据美国联合通讯社的用词规范指导,在提到“警察”一词时,建议用更加口语化的“cop”一词替代“police officer”。
    然而,不同媒体由于立场和风格迥异,行文方式也有所不同。如美国《纽约时报》的风格指南和用词指导提出,该报倾向于较为正式的语言和语气语调。尤其在重大的政治、经济新闻报道中,正式和规范的用语是必要的。但是,正式语言和非正式语言也要根据不同的体裁进行运用,英国《卫报》专栏作者特埃沃·蒂姆(Trevor Timm)认为,在一些社会新闻的深度报道及副刊写作中,口语化的表达会更加明显和“实用”。
    准确定义当代“白话”
    帕尔曼表示,很长一段时间,“白话的”(colloquial)表达被认为是一种“潦草的表达”(slipshod usage)或“低教育程度”(less education)的表达。然而,从传播角度来看,“白话”在新闻表达中的流行有其存在的时代意义。正如美国法学家布莱恩·加纳(Bryan Garner)所言,“白话”在写作中虽被认为存在一定的贬义,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词义演化,“白话”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成为带有褒义性的词汇。
    美国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预言,下一代媒体是对人的智力的延伸,而这个延伸将会对人类社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随着媒介技术越来越成熟,传播效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传播就是力量”。那么,决定传播效力的,很大程度上依赖语言,“白话”的流行与新媒体的发展密不可分。
    帕尔曼说,新媒体环境给“白话”的表达提供了现实土壤。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交网络平台来传播信息,“白话”的使用频次正在增加。“白话”更多是指一种大众语言,用大众喜欢的方式进行传播,而不是指粗糙的口语,如一些具有歧视意味的“俚语”。从传播角度来看,人们应该对“白话”抱持一定的宽容态度,看到其在当下传播语境中的积极作用,毕竟,像学者那样以正式的、严谨的语言撰写论文,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传播。不过,帕尔曼认为,是否使用这些非正式语言,判断标准取决于读者的喜好和接受程度。
    使用规范的新闻报道语言
    “白话”虽然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达,但并不同于“口头语”,新闻写作作为一种传达信息的正式文本,许多情况下应该抛弃“口头语”。不过,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中出现了“口头语”,这使得新闻语言的规范化成为业内学者越来越关心的问题。例如,当一些网络流行语成为大众传播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时,其带来的相关弊端值得警惕。
    有学者认为,新闻语言的规范化直接影响人们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如对新闻客观化的认知,一些携带过多情绪或非理智信号的“白话”容易误导读者,新闻写作应该在规范化的基础上不断更新。以俚语为例,加纳认为,俚语是一种“语言上的叛逆”,历史上认为“社会地位较低的人使用,他们一般承担较低的社会责任,所以他们与地位较高的人们对话时不太注意语言上的禁忌”。帕尔曼认为,有些俚语存在时间较短,即使可能已经编撰进词典,但人们通常在某一阶段会高频率地使用,对于规范化的新闻写作来讲,使用这些“俚语”时应考虑其对意义的传达是否有时代的局限性和表达上的缺憾。
    帕尔曼表示,“白话”促进了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对新闻写作和传播生态的影响明显,但对于新闻记者而言,在新闻写作时还应避免使用过多的、非必需的“白话”,并且应更多选用具有积极意义的词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