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观点·对话·访谈 >

普通话与方言如何相得益彰(2)


    要让百姓知道方言的价值
    记者:交流便利化带来了方音同化和流变。如何向百姓阐明保留方音纯正的意义?
    曹志耘:要让老百姓来保护方言,关键是要让他们知道方言的价值。当然,实现这点有一定难度,仅靠学者的说教效果微乎其微。我们必须寻找更有效的方式,比如通过明星去影响年轻人,通过艺术化的手段去感染社会大众。我们现在花很大精力在推动这件事儿。比如支持并参与有关方言传承的综艺活动,比如拍摄方言文化的宣传片、纪录片,还有发动大学生开展志愿者行动等等。
    记者:对国家、今天的社会而言,方言研究在哪些领域正在发挥作用?
    曹志耘:目前我们在做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一种抢救性的工作,目的在于赶在传统方言大面积消亡之前,尽可能地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记录、保存当今方言的实际面貌,这将成为一份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当然,方言文化资源可以应用于很多方面,例如通信技术、在线翻译、在线学习、博物馆展览以及文化产品开发,比如方言APP、游戏、歌曲、旅游产品等。
    记者:方言保护需要人才的推动。方言学领域人才培养的现状如何?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曹志耘:人才问题其实不是人数问题,也不是水平问题,更重要的是观念问题,或者说是评价体系问题。“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自2015年开展以来,已有1000多名专业人员投入其中,但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我们做的工作无法纳入现有科研评价体系,无法得到学术共同体应有的评价和认可。当前,党和政府都在强调学术研究的“社会责任”,号召要“为人民做学问”,希望这些理念能够早日落地。(本报记者 刘博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