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国语言生活(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2:11:05 《华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陈章太 参加讨论
近期中国语言生活的特点与变化 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和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语言生活也不例外。您认为中国近些年来语言生活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呢? 陈:语言生活的发展变化是绝对的。我所说的近期是指改革开放以来,最近一二十年的情况。经过从清末以来中国几代人的努力,特别是近 60 年来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建设,加上最近十几二十年,为适应国家、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加大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力度,继续贯彻执行各民族语言平等共存的政策,努力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中国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和谐语言生活已经基本形成。这是最大的变化和特点。 当年的国语运动,政府下了不少力气,但是语言生活变化不大,基本是单一制,各民族使用自己的语言,汉语各方言地区基本使用当地方言,国语只在少数领域、少数场合以及社会上少数人中使用,而在整个语言生活中没有发挥主导作用。由于那时候的政府是弱势政府,国家长期不稳定,经济、文化、教育不发达,国语推行成效不大,没有形成双语言生活。有文字的民族大多使用本民族的文字,有的民族还没有文字; 汉字主要是繁体字,简体字只有少数人使用; 拼音运动、国语罗马字运动虽然搞了大半个世纪,也没有在语言生活中发挥多少作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语言生活逐渐以普通话为主了,但还没有充分体现其主导作用。国家和社会真正进入双语言(包括多语)双文字的语言生活,基本上是从1982年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开始的。再加上2000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制定与颁布,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从法定地位到实际作用,在全国语言生活中的主导作用已不可动摇。在少数民族地区,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普通话,特别是青少年,普遍都会普通话,而有些少数民族已经转用或基本转用了汉语或其他民族语言,如满族、畲族、赫哲族、鄂伦春族、土家族和普标人、仙岛人等十几个民族或民族分支。汉语方言地区过去能说普通话的人很少,像广东、福建、江浙地区、西南地区等,普通话不占主导地位。可是最近一二十年来,普通话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地区几乎都通行无阻,成为最重要的公共交际工具,其主导地位,主体性已经稳固地确立,不可动摇。 对普通话在语言生活中的主导作用特点,过去有不同的说法,如“统一性”“主体化”和“主体性”等。我认为提“主体性”较好,这表明它是客观形成的。普通话是我国主体民族汉族的标准语,使用人口最多,使用领域最广,历史最悠久,文献资料最丰富,规范程度最高,威望也最高,在全国语言生活中的主导作用最为显著,可以称之为“超强势语言资源”,这是历史和社会长期发展形成的。“主体性”的提法,既突出普通话的主体作用,又客观描述它的状况。多样性方面,国家宪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各民族语言平等,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民族语言的自由。尽管有些民族已经放弃自己的语言而使用普通话或其他语言,但从政策和做法上,我们还是提倡多样性。我国语言生活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特点,是世界语言规划史上的成功模式。几十年来,我国始终没有发生大的语言矛盾与冲突,即使是民族分裂分子,在语言方面也捞不到可以利用的“稻草”。我们始终坚持“顺乎自然,因势利导,做促进工作”和“积极而稳妥”的方针。主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和谐语言生活的形成,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长治久安、持续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轻俏”或“轻佻”
- 下一篇:系统中的对立———谈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