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观点·对话·访谈 >

《胡杨百咏》译后记(2)


    如第二十一首:“盘根千载意何求?唯愿边畴尽绿洲。岂与群芳争俏丽,寸心热血写风流。”我将其英译为:“Your aim of age- old intricateroots'net /Is to make oases in the border set /Rather than viebeauty with other flowers /So that special grace you strive forand get.”(Odes to Diversifolious Poplars,No.24)这里,我的英译充分使用了英诗语言的特色,全诗是一个句子,每行的格律和韵脚都是自然的语句顺序安排,原文的诗意是化在其中。在此稍作分析:“盘根”译作intricate roots'net,net为增译,补足语义,也为后文“尽绿洲”作伏笔,当然该词的选用还为了押韵;“千载”译作age-old,作定语使用;“意何求”的疑问语气,英译中转换成陈述的语气,这样就能让英文连缀成一个句子,因此处理成了“your aim…is…”;从原文诗意上看,“意何求”与“唯愿”是一问一答的行文方式,实乃一意,故有上译。“唯愿”的心意在英诗中还通过动词不定式短语to make…set加以补足;“边畴”译为the border,即边塞之意,原文的“边畴”亦为“边塞”义,是因为平仄的原因调成“边畴”的;“尽绿洲”译作英文复数的oases,表示数目多,这是发挥了英诗中语法概念的作用;原文第三句是个反问句,意即“不与群芳争俏丽”,故此,英译成了rather than vie beauty with other flowers,正好构成英诗的一个完整句子;末句的英译处理为表示结果或目的的从属句;这里的“写”与前句的“争”是一个意思,同时也兼含“成就”义,故英译为So that special grace you strive forand get;“风流”一词是汉诗中的传统用法,含有“风流人物”“时代风流”之意,英译使用了special grace,强调了胡杨的体姿和意态之美。原作咏胡杨主要使用了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我在英译中依照雪莱《西风颂》等英诗的习惯,统一使用了第二人称,表现了诗人是用对话的语气称颂胡杨,同时强调了拟人的手法,这是为了生动表达的需要而作的相应变化。
    英译工作终于完成了,回头看看,又是一个夏天,过去了一年的光景。其间,王瀚林先生给我打过一次电话,询问进展情况。答应先生英译,又因时序入流,工作繁多,影响了进度,对他怀有歉意。现在对着这些英译的文本,总算舒了口气,完成了先生的嘱托,英译本虽然算不上上乘,但也做到了严守英诗格律,行文流畅,基本把握了原作的灵魂。他日如有机会见面,也可谈谈英译时的感受,和因英译而结下的特有诗谊,却也应着李商隐的《雨夜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者简介:杨虚,生于1962年,字成虎,安徽舒城人。中国当代著名学者、诗人、翻译家。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83年本科毕业于安徽大学;1988年研究生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博士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在宁波大学工作,从事语言学、翻译学研究以及诗歌翻译工作。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著有《复指与语法化问题研究》《英美文学选读》《现代英语语法》《英语词汇学》《竹云轩诗稿》《语法转喻的认知研究》《中国诗歌典籍英译散论》等,译有《唐诗三百首》《臧克家短诗选》《李小雨短诗选》《王学忠诗稿》《20 世纪中国新诗选》《3650 行阳光》《太阳来的十秒钟》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