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积极向上”扫除网络语言尘埃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8:11:06 中国教育报 司马童 参加讨论
对于有些颓废粗俗的网络用语,应主动而为,用一把“积极向上”的衡量尺子,通过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努力做到“扫帚一到,灰尘全扫”。 教育部近日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语言状况报告》指出,网络语言粗鄙化需要治理,规范网络语言的必要性逐步得到社会认同。低俗化的网络语言,误导广大受众,不应任其泛滥。治理网络语言粗鄙化,是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中国教育报》10月16日) 网络语言丰富多彩,网络语言也泥沙俱下。一些正能量的网络语言,“点赞”时代新风,“给力”社会正气,激励昂扬斗志;但也不得不说,诸如那些“尼玛”“你妹”“逼格”“屌丝”之类的低俗粗语,则不仅聚集和弥漫了社会戾气,更对青少年群体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 低俗不是“通俗”。网络语言的大浪淘沙、去芜存精,往往需要一个为时不短的过滤和积淀过程。作为语言文化,这当中的一些“废物”与“杂质”,自然而然地会被淘汰出去;但却必须警醒,对于有些颓废粗俗的网络用语,则应主动而为,用一把“积极向上”的衡量尺子,通过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努力做到“扫帚一到,灰尘全扫”。 各种低俗网络语言的充斥现实、肆意泛滥,看起来有着各种因素的推波助澜,但仔细反思则不难窥视,青少年群体的盲从盲用、跟风凑热,既是当前的一处症状,更是将来的一大隐忧。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关方面既要尽快克服那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管理惰性,又要当仁不让地不畏那些“管得太宽”的冷嘲热讽,勇于负起自己的教育引导责任,旗帜鲜明地从早从实抓起,就显得十分迫切和极为重要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语言创新当守规则
- 下一篇:李生:机器翻译界的“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