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观点·对话·访谈 >

汉字听写大会有感


    央视从去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后,今年又推出了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了央视最火爆的节目,开赛以来,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受到了全国各界人士的喜爱与鼓励,掀起了阵阵“汉字热”。据央视统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后,同时段收视率飙升4倍,微博话题登顶热门榜,超越“好声音”和“快男”等节目。
    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充斥着选秀和相亲的电视荧屏送来了一缕清风,更为传承中华民族的汉字精神烧了一把火。在过分依赖电脑的数字时代,各种输入法都在以帮助人们减少打字困难为卖点,从最初的拼音首字母联想,到如今你不会读、只要分别打出部首也能顺利把字打出来。可是大家习惯了电脑打字,时间一长,就遇到了“会打的字不会写”的问题。许多观众看了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后,深感自己汉字书写的不足。一位在银行工作的男士说:除了客户名字,自己已经好久没有写过字了,这个节目让我想起了学生时代。不少人边看节目边进行听写,测试自己的汉字听写水平。有的家庭在收看该节目时,家庭成员一起参与听写,比试高下。该节目着实在全国掀起了不小的汉字书写热。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这句话不仅是节目的宣传语,也道出了近年来中国人对汉字传承的危机感。作为节目解读学者之一,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就表示,虽然象形文字古代其他国家也有,但只有汉字维系至今,汉字应该是维系我们华夏文明、延续数千年的最后一个载体。汉字特别依赖于它的书写情感,就是母语文化情感。不书写、提笔忘字就导致了母语情感的淡化,短时间内看不出危机来,如果时间放长点,这种淡化对国民的心理、情感、价值的影响是致命的。我们看到,汉字听写大会激起了人们对书写汉字的热情,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汉字精神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然而,笔者对汉字听写大会的不少听写内容不敢苟同。听写的不少汉字过于冷僻:有的在目前已经不使用的或很少使用的,只在古籍文献中才使用的;有的只是在一些小地方的地名在使用,平时书籍中很难看到的;有的是地方方言古音,一些书籍上有出现,但并非全国通用的;更多的词句、成语是中学、大学课本上都不曾出现过的。这样的汉字让只是十四五岁的中学生去书写是否合适?
    节目解读学者之一的钱文忠教授,对参赛学生汉字听写水平十分敬佩,他坦言:我都写不出来字,这些学生都写出来了,不得了,后生可畏啊!从钱教授感叹中,我们一方面看到了参赛学生的听写能力的高水平,另一方面我们也感受到了听写题目出的有失偏颇。连对国学颇有研究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都书写不出来的汉字在考初中生,这是否恰当?我们看到,在现场的成人测试,许多汉字的书写正确率不到10%,有的甚至为零。这样内容的汉字听写,是否会误导中学生去专注一些冷僻字、专“牛角尖”,而忽视常用词句、成语的学习和应用呢?
    当然,这是节目的微小瑕疵。相信在节目的逐年推进中,会一步步完善,真正起到“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