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观点·对话·访谈 >

面对网络词语不妨多几分宽容


    为抵制各类层出不穷的粗鄙网络语言,日前,IT老兵、网络红人、中国网络传播学会理事杜红超在“朋友圈”发声,他呼吁大家不要使用粗鄙网络词语。他希望,网民们能够自觉远离粗鄙网络语言,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网络环境。(据9月7日《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网民人数的不断增多,一些网络新词也随之不断涌现,其中不乏一些经典词汇,也出现了专家眼中诸如“你妹”、“蛋疼”等“粗鄙网络词语”。这些网络用语的流行,各界人士各说各理,观点不一。
    在笔者印象中,词语一般只有褒贬之分,而用“粗鄙”来对词语进行定性则还是头一次听说,笔者认为,这样的定性不免有乱扣帽子的嫌疑。客观地说,网友在创造“你妹”、“蛋疼”等词语时,大多是以调侃、搞笑为意图,而并非出于人身攻击等恶意目的。加之这些词语被网友广泛运用,必然有其生存土壤和语言环境,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存在就有其合理性,因此,这样的网络词语也有其存在价值,而不应如一些专家所说,一概被否定。
    在笔者看来,网络词语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是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而判断一种文化的优劣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以宋词为例,在当时,词被称作“里巷俗曲”,其地位是无法与唐诗相提并论的。而今天,曾被当时视为“低俗”的宋词,却同唐诗一样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以此观之,这些网词究竟是否“粗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不好草草下定论。
    笔者认为,在官方宣传标语频现错别字的今天,将一些网络词语定义为“粗鄙”,并呼吁大家抵制的做法未免有些小题大作、吹毛求疵。对于这些网络词语,我们不妨多几分宽容,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些所谓的“粗鄙”网词并没有形成太大的负面影响。
    其实,很多事件本只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没必要将其上升到道德层面去解读。以“玉林狗肉节”为例,很多网络名人呼吁抵制吃狗肉的行为,甚至给吃狗肉的人扣上“残忍”的帽子。笔者认为,这只是本地的一种风俗,爱狗一族可以选择不吃,也可以呼吁更多人加入“不吃族”,但却没必要从道德层面抨击那些“吃货”。这与当地的风俗有关,与个人的饮食习惯有关,但与道德确实没有必然联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