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言漫谈 >

“患者”与“病人”的名实之辩


    最近,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同济医院肝脏外科教授陈孝平给《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今年第一期的建议信在网上公布。信中建议,将医学教材及医学出版物中“患者”一词统一更改为“病人”。此举得到20位院士、专家联名支持。
    对生病的人该称患者还是病人?如果不是陈孝平教授提出来,许多非专业人士大概不会把这作为一个问题的。一句话,这个问题普通人恐怕很少会关心,只有陈孝平教授这样的院士、专家才会留意其间的尴尬。
    仔细看了一下相关观点,对生病的人,称患者还是病人,兹事体大。
    陈孝平教授以及与他持有相关观点的院士、专家们想必有充分的依据。比如学理依据,在英文中,表达“病人”概念的词有好几个,但英文医学教材及文献中,表达“病人”意思的词只有“patient”一个。比如历史源流,我国早期医学词典、医学教材、医学出版物及汉语言辞典中并无“患者”一词,“九一八”事变后,“患者”一词才在关外出现并传入关内。一些老医学家的观点是,“患者”一词很可能是直接由日文翻译而来,并与日本侵略我国东北的历史有着很大的关联。比如使用范围,陈孝平教授强调,只是在医学教材及医学出版物中,统一规范为“病人”,至于日常用语,并不必强制要求。
    必也正名乎?陈孝平教授等专家们所做的名实之辩,绝不是一件可以小觑可以忽略的事情。
    然而“患者”一词用到今天,辨识度、流行度、公众的接受程度均相当高。揆诸现实,不只有非专业人士认为,“患者”远比“病人”更合适,更无歧视感,甚至于许多同样像陈孝平教授这样的专业人士,也持有不一样的观点。
    到底该称患者还是病人?或许有些人最计较的是“患者”一词是舶来词,尤其无法接受的是,它还是日式输入词。这样看起来,问题就有些严峻了。不过,日本这样的亚洲国家古代借鉴了中文词汇,近代以降,又利用他们所借鉴的中文词汇吸收消化了很多外来语,形成了现代化的中文词汇,并且转输到中文领域,这或许是文字交流史上的好事。事实上,除了“患者”以外,中文源自日语的汉语词汇比比皆是:干部、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方针、政策、理论、哲学、原则、经济等等等等,简直可以说,用原始中文词汇无法描述的现代物事,都不乏日式舶来词的影子。
    试想一下,对这类词汇如果一概拒绝,会不会带来新的混乱和麻烦呢?语词是这样一种东西,它既与源流有关,同时更是攸关现实,甚至于语词一经诞生,还可能背离源头,在中文语境的现实中沉淀下来,与时代性、人民性相结合,对应着较为稳定较为妥帖的新语义。这个时候再从舶来源头上死抠,不仅显得多余,而且无疑会很麻烦,缺乏某种外部经济性。(作者为武汉公务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