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些地名你都认识吗?每个地名背后都有文化内涵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7:11:08 合肥晚报 newdu 参加讨论
中国地域广大,方言众多,环巢湖文化片就有自己的特色。 在江淮之间行走,经常会遇到容易读错的地名或人名。比如寿县安丰塘,古称芍陂(音què bēi);又比如六安别称皋城,因为曾是上古四圣之一皋陶(音gāo yáo)的封地。 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周边,更是集中了不少难认的地名,包括方言里留存的古音雅语,虽然每天都在使用,但真要准确地写出来还真的费思量。 听说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规划呼之欲出,“一湖、两城、十二镇、十八景、二十四咀”将迎来更多的观光客。了解一点相关民风民俗是必须的。 一、几多难认的地名 1.峏山 峏(ér)山位于柘皋镇南,由三座低矮的小山头组成。 据巢湖民俗研究者昂云介绍,峏山名称来历有三:一谓谐音“儿山”,与巢湖之中的姥山相对;二谓因山形如“而”得名,当地有“五爪岗”地名,或可佐证;三谓以物产名之,如康熙《巢县志》载:“峏山。……《一统志胜》又作栭山,因山出小栗也。”栭,一种栗子树,巢湖人一般称为“茅栗子”。由“栭”至“栭山”,复由“栭山”讹为“峏山”。 2.姥山 姥(音:mǔ)山岛位于中庙附近巢湖湖心,是湖中最大的岛屿,地形椭圆,周长约四公里,面积1平方公里,海拔115米。以其神奇、优美和无与伦比的生态环境著称,是巢湖旅游区的核心景区,也是皖中著名旅游区。 姥山四面皆水,如同一叶漂于水中,为八百里巢湖唯一的“湖上绿洲”,是巢湖第一胜境。相传“陷巢州”时,焦姥为救乡邻,自己被洪水吞没,化成了一座山,后人遂称之为“姥山”。 3.柘皋 柘皋(音zhè gāo)古称橐皋(音tuó gāo),西周初期群舒一支在此建立宗国,春秋时先属楚后属吴。周敬王三十年(公元483年),鲁哀公会吴于橐皋,故史称“会吴城”。西汉置橐皋县,属九江郡。唐置橐皋镇,属巢县。南宋时改称柘皋,清末曾为安徽三大重镇之一。现为历史文化名镇。 4.烔炀 烔炀(音tóng yáng)取名于烔炀河,因烔、炀二水汇合入巢湖而得名,是一块“二龙戏珠”的风水宝地。烔河原名桐河,发源于肥东县桐山南麓,炀河原名杨河,发源于镇西的杨子山,两河交汇于镇南,形成桐杨河。 古时因镇区经常遭遇水灾,百姓为避水患,欲以火来克水,故将桐杨河的“桐”、“杨”二字的木字旁,改为火字旁,形成了今天的“烔炀河”。新华字典中的“烔”字,注释为安徽巢县烔炀河镇专用字。 5.洪家疃 巢湖北岸不少村庄都以“疃”(音tuǎn)命名,比如洪家疃、张家疃、罗家疃、元疃等。根据当地的村志、家谱记载,这些村庄都建立于明朝初年。当时,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凤阳,而京畿地区经历战乱早已是榛莽遍地,荒无人烟,一场由政府主导的填充江淮地区的移民运动由此展开。 由明政府主导的移民运动有着严密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军人发挥了开路先锋的作用,张家疃的始祖张元一,就是一名军人。有些村庄名称则以“军”字开头。 6.中垾 中垾(音hàn)是巢湖岸边鱼米之乡,集市繁荣,约在清乾隆期间便成为巢县境内16集镇之一。有诗赞曰:“曾经中垾美食城,车过庙集香仍浓。锚链锁定三江水,鱼米远渡五洲名。” 7.六衖村 环巢湖有许多地方以“衖”(音xiàng)为名,比如回车衖、大衖、小衖、韭菜衖、郑家衖、任家衖等。六衖(音xiàng)村原属于巢湖市含山县姚庙乡,2011年巢湖行政区划调整后隶属于马鞍山市。 六衖村在当地被称作石头部落,据说在清朝太平天国年间,有六户人家为躲避战乱自桐城移民至此,后经长期繁衍而形成村落。为了给村子起个名字,他们还造了一个字,在“行”的中间加了一个“共”,即“衖”。六衖村也就意味着六户人家共同行走到这里。 这当然有传奇色彩,实际上“衖”在古汉语里同“巷”,读音也是xiàng。 巢湖岸边各乡镇因受到各自方言影响,对“衖”的读音不尽相同,有的读hòng,有的读hèng。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