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航海家的只言片语看中国洋泾浜英语的起源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7:11:42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周振鹤 参加讨论
“洋泾浜英语”是pidgin English的俗译,但是一种不确切的对译。这一对译的双方各有其来源。洋泾浜是清代上海县城北面的一条小河,鸦片战争以后成为外国租界与华界之间的界线。习惯上将法租界以南至小东门一带称为洋泾浜。这一带地区因为是外贸码头所在,起初经常有人操蹩脚的英语作为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贸易中介,后来这种英语直接成了中外买卖双方之间常用的语言,于是这种英语就被称为洋泾浜英语。而pidgin一词的词源,至今没有完全定论,一般认为就是从洋泾浜英语对business的蹩脚发音而来的。但无论洋泾浜英语或者pidgin English都是这种语言用了一百多年以后的叫法。 20世纪40年代,研究中国洋泾浜英语的R.Hall根据前人的研究,将这一混合语的变迁过程分成四个时期:(1)起源于广州与澳门时期,大约是1715-1748年;(2)在广州使用的“古典”时期,1748-1842年;(3)扩展并广泛使用于香港、通商口岸以及长江沿岸时期,1842-1890年;(4)衰落消亡时期,1890-1940年代。⑨这一说法在研究洋泾浜英语变迁过程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对于中国洋泾浜英语的起源,马士在其《东印度公司编年史》有所触及。他说,1715年以后中国的商人学会了一种叫做“洋泾浜英语”的奇异的混合语。⑩当然,一种语言的出现或形成并不能确切说是在那一年开始的,但因为东印度公司广州商馆正在这一年成立,故以此为标志,也无可厚非。英国第一艘商船来华是1637年,其后1644、1673、1675与1681年也都有来华寻求贸易的船只。当时中英语言尚未发生直接的接触,英国人只能靠着在澳门懂中国话的葡萄牙人或者懂得洋泾浜葡萄牙语的中国人才能做生意。1682年以后,中英贸易走上正常化,数额逐渐增大,来华船只不止到广州一地,也到过厦门与舟山。更往后,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取得了对华贸易的垄断权,在广州设立了商馆。英国商人在贸易季节里可以居住于广州,在非贸易季节里则居于澳门,中英语言接触渐渐加强,洋泾浜英语应运而生。至迟在1740年代的航海活动记录里就有了关于这一混合语的记载。有的学者之所以将1748年作为第二阶段开始的标志,是因为这一年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Charles F.Noble在他的航海记里记述了几句洋泾浜英语,这几句是历来研究洋泾浜英语的学者所经常引用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