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心”的新义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4:11:08 《语文建设》2015年19期 程文文 参加讨论
当今,网络成为新兴有生命力的词语迅速流行的重要推手。我们发现在网络新词的生成机制中有一种“旧瓶装新酒”的现象,即选取一个旧有词语,灌注新的意义,借助网络的传播,使之成为一个网络新词。近来,在年轻人群体使用的流行语中,“走心”一词的风靡便是很好的例证。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1)“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在走心时代,如何倾听民声、回应民意、安抚民心,需要共产党人多下“走心”功夫。(《人民日报》2014年8月4日) (2)昨天在现场,冯小刚发布会一结束便匆忙离开,被媒体追问关于《速七》的看法时,他回应《速七》只是靠身体,丝毫不“走心”。(《广州日报》2015年4月29日) (3)孙青华认为自己是懂得“收买”人心的老师。比如前面提到不布置作业、不拖堂,带孩子出去玩,孩子有一点进步就不吝啬表扬。很快,孙青华的“走心”得到了学生的回应。(《金华日报》2015年5月7日) 从语法角度看,“走心”是一个动宾格式,由动词“走”和名词“心”组合而成,“走心”意味着以真诚的感情对人、对事,是一个富有正能量的网络用语。 “走心”并非新词,古已有之。“走心”原指人心背离,后引申为说话做事心不在焉。根据《汉语大词典》的注释,“走心”有两个义项:1.离心;变心。《汉书·晁错传》:“亲疏皆危,外内咸怨,离散逋逃,人有走心。”谭亿《麦收之前》:“凭良心说,我可是没走心啊!”2.心不在焉。相声《小神仙》:“说着说着说错啦!怎么回事?走心啦!”《汉语方言词典》里的“走心”有两个义项:1.注意;肯用脑。①北京官话。念书不走心不行。②冀鲁官话。惹惹本事玩玩乐乐大闲人,嘛事不走心。(冯骥才《阴阳八卦》第五回)2.变心。官话。谭亿《麦收之前》:“凭良心说,我可是没走心啊!”“走心”的新义项“用心、用情、用脑”之义《汉语大词典》并没有收录,而《汉语方言词典》收录了“走心”一词。由此,我们认为网络用语“走心”最早存在于方言之中。 “走心”的意思是由古代的“离心、变心”发展为现代的“专心、用心、经心”,而这种变化和“走”的语义演变紧密相关。走,《说文》解:“走,趋也。”《释名》解:“疾趋曰走。”这是文献记载的最早的意义,是“走”的本义,相当于今天的“跑”。“走心”表面意思为“心”的逃离,意味着改变了原来对人、事业的爱或忠诚,即“离心、变心”之义。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走”以本义“跑”为基础不断引申、分化出与本义相关的许多义项。直到魏晋南北朝时,“走”在南方的民间口语中逐渐产生了“行走”义,最早例证为南朝民歌《读曲八十九首》:“语我不游行,常常走巷路。败桥语方相,欺侬那得度。”由上下文意可以看出,“走”在此不会是“急趋;跑”义,而是“行走”义。表“急速而行”的初始义,从甲骨文时代直到魏晋时期都是最常用义,占据主流位置,但南北朝以后,在与“行走”义竞争中逐渐萎缩,边缘化。“走”的“行走”义虽出现较晚,但凭借顽强的生命力由弱而强,到明代成为“走”的基本义,且沿用至今,主要见于北方官话、晋语、吴语等方言区,如走南闯北、走廊、孩子会走了、走不动了等。“行走”意味着离开某地去往目的地,中间的经历可视为整个旅程的“经过”。因此,“行走”便可引申出“经过”之义,这是由隐喻引起的词义扩展,属于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此时,“走心”就有了新的用法,表示说话做事要经过心里,于是有了“用心、专心、经心”的意思。 网络新词在网络媒介中产生,“走心”也不例外,并呈现出越来越流行的态势,其走红绝非偶然,既有语言内部的原因,也有语言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体现了当今社会转型期人们力求上进、积极进取的心理。网络流行语就像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社会民众的心态和诉求。先前的网络流行语多是网友负面情绪的发泄,或是表达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不满吐槽,或是仅仅为了张扬个性而求新求异。正如罗常培先生说:“一个时代的客观社会生活,决定了那时代的语言内容;也可以说,语言的内容足以反映出某一时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社会的现象,由经济生活到全部社会意识,都沉淀在语言里面。”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一系列政治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整个社会风气和民众的心理有了微妙的变化。“正能量”类的网络流行语恰好是这些变化的体现。“走心”也是富有正能量的网络用语,其火爆网络也在情理之中了。 第二,追求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语言生动、形象是使语言产生魅力的重要元素,其作用就像菜肴里的盐,生动形象的语言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人们可以选择其他的词语和方式表达“用心、专心、经心”之义,但是都没有用“走心”生动形象。“心”是人体的“君主”,对各脏器和物质具有统领和主宰的作用,人们对它的形状功能比较熟悉。“走”与“心”的结合,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在特定语境的触发下,其表达效果就会凸显得淋漓尽致。“走心”的具体形象能够激发人的感官体验,二者的共现配合充分调动人们的形象思维,使抽象的动作行为变得形象、可感,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显然,“走心”表达效果的生动形象性是其他词语不能替代的。 第三,语言使用的求新原则也是促成“走心”迅速流行的重要因素。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由经济生活到全部社会意识,都沉淀在语言里面。网络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自由空间,作为一个自由空间,网络的自由性体现了网民沟通的平等性,任何人都可在这个平台上畅所欲言。使用者往往在构思上就更为巧妙,“语”出惊人,最大限度地反映出了网民在语言上的创造力。网络语言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词汇方面,网络运用的大众化和普及化,使得一些特殊的、甚至是临时的用法在语言交际中迅速推广,导致一些词语的意义和功能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随着时间的积累,细微的变化就会从量变发展为质变。从当前实际的使用情况来看,“走心”的语法意义和表达效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走心”的意思由古代的“离心、变心”发展为现代的“专心、用心、经心”,与汉语方言和隐喻认知机制密切相关。网民借助于丰富的语言材料,将“走心”的效用反复、大量宣传,赋予新的语义,当这种新的表达形式出现时,网友极力模仿和改造,这也是“走心”得以流行的重要原因。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本文刊于《语文建设》2015年19期P.66-67)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