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实式”研究的语用路径
http://www.newdu.com 2025/01/06 01:01:13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王雪瑜 侯国金 参加讨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内曼和他的同事特维斯基在1982年发表的一篇名为“模拟式启发”的论文中首次提出“反事实思维”,意指个体在心理上对已发生的事件进行否认并建构一种可能性假设的思维活动。而根据与已知事实相反的假设条件进行推理,称之为“反事实推理”;通常将由反事实的假设条件小句和相应的结果小句组成的反事实推理的语句,称之为“反事实表达式、非真实句、反事实句”,下文简称“反实式”。 反实式是近年来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董秀英、袁毓林等的论述融合了句法学、语义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多重视角。笔者受此启发,试从语用学的角度,即语用—修辞条件句、语用否定和语用预设的角度,阐释汉语反实式的主要语用属性。 反实式当作语用—修辞条件句 反实式可作为“语用—修辞条件句”进行考察。反实式通常是条件—结果构式,条件部分(如不隐去)可指过去之未然,现在之不然(不以为然),或未来之不然(偶然/或然)。夸克等的语法名著把条件句分为“直接条件句、非直接条件句(亦称‘修辞条件句’)”。后来的(汉语语法和语义)研究一般把条件句分为“逻辑—语义条件句、语义条件句、语用条件句和语用—修辞条件句”这四类。 我们认为“逻辑—语义条件句”是表示“绝对的存在/普遍的自然规律”的“逻辑条件句”,含“绝对真理条件句、常理条件句”。“语义条件句”表示“有限的存在/有条件的原理”,有两类:逻辑条件句和实据条件句。前者下辖“常理条件句、惯例条件句、可能条件句”等。“语用条件句”是表示“低度实据”或典型的实据条件句,包含“思维活动条件句、言语活动条件句、真实强化条件句”三类。“语用—修辞条件句”是条件弱化到不成为条件,只起语言润色、礼貌等作用的假条件句,如单表虚拟语气的“双重语用否定”句式,即p和q皆为非真实,也叫做“意向性变异条件句、开放性条件句、虚拟强化条件句”。 亦即第1类相当于夸克等的“直接条件句”,第2—4类均属其“非直接条件句/修辞条件句”。“语用—修辞条件句”,在S. 莱文森的经典《语用学》里叫做“与事实相反的条件句”,其实就是典型的反实式。 反实式当作语用否定 由于真实值的减少,反实式(即语用—修辞条件句)与否定句有共通之处,可当作“语用否定”的次类。语用否定(或显或隐)一般仅否定话语的切当条件。显性语用否定是通过遵守合作原则的各准则达到的否定,以及通过预设达到的否定。隐性语用否定则是通过偏离合作原则的某准则达到的否定,以及通过间接言语行为达到的否定。语用否定的理解一般十分依赖言内和言外(情景和文化)语境。这些语用否定例句其实就是反实式。 如前述,条件句的条件从强到弱大致可表述为:真实>非真实>比较>解说>意向。上述几类大概是前面的条件倾向于真实,后面的倾向于非真实直至意向。“真实”契合(理性)学者的说理和穷理,非真实等则契合(感性)老百姓的诉情和倾诉。鉴于事、事情、实事、事实等的异同(都不可靠,都易混淆),也鉴于情、情况、情势、情感等的异同(也是都不可靠,都易混淆),这两大类即事和情是不可靠且易混淆的。反实式或语用—修辞条件句不是以真实值为指向,而是以“语用情态”或“意向值、合意值”为指向的构式。“语用情态”指交际话语的用意、态度、意向等的指向性,“意向值、合意值”指话语是否满足了交际者的大小意图和目的。上述几类条件句的真实值依次减弱,而“语用情态、意向值、合意值”依次增大,往往可充当“不愿、不希望、不可能、不会、不至于、真不该”或“后悔看到、不愿看到”等的“语法转喻”式。 反实式的语用预设 斯塔内卡尔是最早提出“语用预设”的学者。他认为,基本的预设关系并非命题或语句之间的关系,而是人与命题之间的关系。何自然则认为,语用预设指“那些对于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有时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关系”。语用预设可理解为一种命题态度,是交际双方的“共同知识”以及相关语为的恰当条件。“早起”例预设了没早起即“反事实”。反实式发生于交际双方“共同知识”的语用预设之下,或者在交际中攫取一定的恰当条件作为话语之语用预设。 有三种语用预设:一般共知预设,即谈话双方乃至常人共知的信息。语境明确时,该语用预设为双方所有。暗示预设,即预设的共知性要通过言者话语提示并得到听者理解。双方共知预设,即虽为双方共知,但旁听者若只靠语境未必理解交际双方的意思。 这里的“恰当性”专指语用预设与语境的切合性。任何语为(含言语行为)都以一系列语用预设为先决条件或切当条件,否则不能为、不可说。“早起”例若是在言者三四点起床的情况下说的,就缺乏恰当性。该例以及更多的反实式其语用预设的合适性,既能指引言者正确有效地实施语为,又能援助听者准确有效地理解该语为并给予恰当的语为反应。 一个反实式,倘若满足语用预设(和预设相反)就会出现比既成事实更好的结果,即“上行假设”或“加法式”假设。反之,就是一个比既成事实更糟的结果,即“下行假设”或“减法式”假设。总体上两种分别适合后悔、内疚、遗憾等负面情绪和庆幸、满足、憧憬等正面情绪。还有一种“持正假设”,即不褒不贬的中性态度,满足预设带来的只有合意与否而无明显的好坏美丑。 “反实式”研究的前景 汉语反实式研究的新模式是语用模式:把反实式当作语用—修辞条件句,把反实式当作语用否定,以及反实式的语用预设。三者均有互通互洽性,都隶属语用。反实式不仅含有丰富的“言外之意”,且含有很强的语用情态指向。受众只要理解无误并给予及时的相应反馈,便能促成此次乃至今后的交际。反实式是汉语以及其他很多语言的常见构式,对其进行语用研究,即语用—修辞条件句、语用否定、语用预设等视角的研究,还可进一步深入细化。 (本文系华侨大学教改项目“高考英语改革形势下基于多元语用策略的大学英语听说分级教学模式探究”(15JGZD0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