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完美的允准条件(12)
http://www.newdu.com 2025/01/08 10:01:45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年 吴炳章 参加讨论
鉴于人们趋利避害的行为倾向,听话人在利益格局中对前提进行有倾向性的语用充实。(21)是积极的承诺行为,“得到5美元”是有益于听话人的事情,是听话人期待发生的结果,所以(21c)用only强化P使之成为必要条件,这一过程很自然。相比之下,(23d)“得不到5美元”对听话人是消极事实,因此强化前提就不自然,接受度极低。(24)是消极的承诺行为。消极行为导致的结果是听话人不愿接受的,反过来,听话人乐于接受的结果是这一事件不要发生。因此,听话人将会使其不发生的前提必要化。这就是为什么(24d)语感自然可以接受,而(24c)却不然。 5.结束语 条件完美是从“if P,Q”推导出“iff P,Q”的语用现象。尽管条件完美在逻辑上是推理谬误,语用学理论却能说明这种谬误的合理性。然而,并非所有的“if P,Q”都允准条件完美。本文分析发现,“if P,Q”是个构式,P与Q之间是“背景-图形”组合。If条件句的语义内容具有极性特征,作为背景信息的P自然具有“真”和“假”两种状态,所以,日常语言中的条件关系是“前提真则结论真”、“前提假则结论假”的意义配置结构。条件完美的允准条件包括:1)“if P,Q”必须是实质蕴含条件句;2)在语用上具有诺成性,P与Q具有对价关系,也就是说,在言语行为框架内,P是导致或阻止Q发生的唯一条件;3)受到语境利益格局的影响。如果听话人期待Q的发生,则在肯定方面强调P;如果听话人不期待Q的发生,则在否定方面强调P。 注 释: ①沈家煊(2004:34)说,“这种推理是说话人根据言谈的原则‘招引’听话人做出的推理(我不用多说啦,就请你自己来推导吧!),所以叫做‘招请推理’(invited inference)”。本文沿用这一译法。 ②逻辑学中,双向蕴含联结词if and only if(当且仅当)简写为iff。 ③由于because侧重从句内容的事实性,而if侧重从句内容的假设性,because替换if时,从句的语态有时需要调整,否则不符合语言直觉。例如(14b),如果改成Because you mowed the lawn,I will give you five dollars语感就好多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语言模因及其变体的应用
- 下一篇:意外范畴:关于感叹、疑问、否定之间的语用迁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