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谚语及其语用功能对比分析
http://www.newdu.com 2025/01/08 01:01:13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徐义云 参加讨论
谚语是各个民族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谚语以其凝练、通俗、生动、形象、音韵和谐、富含哲理的特点而成为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一朵奇葩。谚语集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于一身,是各个民族劳动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文章主要对英汉谚语的来源、特点及其语用功能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加强读者对英汉谚语两者关系的认识和对英汉文化异同的进一步了解。 作者简介: 徐义云,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研究。 1.引言 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凝练、通俗、生动、形象、音韵和谐,而且富含哲理,读起来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供人学习与借鉴。国内外学者对英汉谚语的研究从没间断,从封建的文人学士视谚语为“鄙语”、“野语”到今天的学者们称其为“文化精髓”。英语谚语的研究以SmithL.P.的《词与习语》为开山石。近年来,随着国际间的文化交际活动的频繁,国内外学者又将谚语的研究从谚语的起源、语法功能投向其蕴含的文化等方面(如我国学者平洪和张国杨教授所著的《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和王德春先生的《英汉谚语与文化》等),他们试图通过对英汉谚语文化的研究,来探讨两种文化的异同,以缩小民族之间的文化代沟,实现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共同进步。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英汉谚语的来源、特点及其语用功能进行比较。 2.英汉谚语的来源 英汉谚语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来自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的,有来自文学作品和文化典籍的,有来自宗教文献的,也有来自外来语的。 2.1 源于民间 英汉谚语主要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它概括了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愿望和理想,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意志。英语谚语包含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往往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来揭示某一普遍真理,指导人民的行为,启迪人民的思想。例如,起源于农业劳动的谚语“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马常刚 1986:31),基本含义是“趁晴晒草”。这种谚语,在形成和流传的最初阶段,仅仅是具体的劳动经验、基本的生产知识的表述,只传于农民之间,它还只是谚语的雏形。可当人们意识到并且开始普遍使用它的引申意义,即劝诫人“做任何事都要抓住时机”,它就不再是农民的专利,而成为广大人民精炼、含蓄的语言表达方式———谚语。 2.2 源于文学作品或典籍 在文字产生之前,英汉谚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口耳相传,文字产生后,英汉谚语的使用立即反映到各种典籍中,尤其反映到有教诲意义的书面文献中。在中国的典籍中,谚语多半出现在诗书、传说、诸子论著之中;而英语谚语多来自希腊罗马神话、莎士比亚著作等典籍中。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周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Lendyour money and lose your friend.(借出你的钱,失掉你的朋友。《哈姆雷特》);There is a measure in all things.(任何事都有个分寸。《无事生非》);Without Ceres andBacchus,Venus grows cold.(没有克瑞斯和巴库斯,维纳斯就会感到冷。罗马神话)(王德春 2003:31-51)。 一种民族语言所吸收的来自宗教文献的词语与它们所信仰的宗教有关。英语国家主要信仰基督教,所以,很多谚语来自《圣经》。中国主要信仰佛教、道教以及带有学术色彩的儒教,即所谓儒释道三教,所以有不少来自这些宗教文献的谚语。例如: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佛教);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道教);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儒教)(施宝义 2000:230-444)。A good wife is a good prize.好妻子是一种好的奖赏(圣经·箴言)。All rivers run into the sea.所有河流都流进大海(圣经·传道书)。The price of wisdom is above rubies.智慧的价值高于珠宝(圣经·约伯记)(王德春 2003:72-7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