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系学生古典阅读状况堪忧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0:11:37 光明日报 郑春 参加讨论
文学院学生四年不知学了什么 ——一篇文章引出的争论及调查 2014年前后,作家鲁先圣的一篇关于大学生的文章引起高校内外人士的关注。文章的题目叫《邂逅文学院大学生》,讲了作家与文学院学生交流的一个亲身经历:某日,他在火车上遇到去上海读研的某重点大学文学院的一位女毕业生。于是就问起学生毕业学校里所熟悉的教授,学生一无所知;又问熟悉当代的哪一位作家,回答“都模模糊糊,没有深刻的印象”;再问熟悉哪些经典的作家和作品,她也很尴尬地说没有很深印象的,学过就忘记了。作家干脆发问:你在大学文学院的四年,都是学了什么呢? 文章见报以后,人们议论纷纷,尤其是校园中人。反响大致趋于两端:一是否定派,有人怀疑这个学生身份的真实性,也有人质疑这个学生言谈的代表性,她的言行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代表今天在读的文学院学生?不能以偏概全等等。另一端则是肯定派,充分肯定作家的敏锐性以及责任感,认为他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甚至具有某种程度的普遍性,值得高度重视。由此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我们今天的大学文学教育,进而直面我们教育中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系列问题,甚至可能是很严峻的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也针对众多的疑虑和争论,作为学院中人,我们一直想做点实际的、基础性的工作,比如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阅读领域,对目前文学院在校大学生、研究生的阅读情况,认真地调查研究一下。 文学阅读是所有文学能力之本,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由于文学院学生的专业特点,他们的素养、能力将会对整个社会的文学阅读和文化素养产生直接的影响。另外,古典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载体之一,它不仅仅是作家、作品的发展脉络,还是一个民族活生生的历史,蕴含并传承着一种属于我们民族的生生不息的追求和精神,因此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具有某种特殊的标志意义。对古典文学的阅读情况的真实把握有助于衡量在校学生的学习情况、阅读状态以及专业背景的丰厚程度。山东大学素以文史见长,长期以来十分重视传统学科的发展建设,形成了较为浓郁的人文科学研究和学习氛围,选择这里进行专题调查,我们认为,无论是在学科专业典型性方面还是在受调查群体的数量、质量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古典文学阅读的质和量上都有差距 ——基本情况和令人忧虑的问题 今天的大学生,特别是文学院的学生们还读不读经典?他们究竟怎样阅读文学经典?对文学经典不同的接受状况是怎样一种比例? 调查显示,山大文学院在校学生古典文学阅读的整体情况还是可以的。在回答《问卷》中,绝大多数受调查同学都对古典文学表示了感兴趣,回答“课程要求,被动阅读”的只占较少数,可见作为重要的专业学习要求,同学们对古典文学的阅读还是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也能够阅读一定数量的古典文学作品。就古典文学的影响力而言,绝大多数同学能够意识到古典文学的重要价值,肯定古典文学阅读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优秀作品在追求心灵愉悦、生命率真、人生超越和社会担当等方面的重要价值,进而能够热爱或者喜欢古典作品阅读。 但应当清醒地看到,在这似乎还算不错的表象之下也存在着诸多阅读弊病,比如经典阅读总体数量较少、阅读范围狭窄,接受渠道传统,语言文字障碍等,有些现象负面效应也很明显。通过调查问卷的相关数据来看,文学院学生古典文学阅读的现状不仅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较为严重,令人忧虑。 首先,在古典文学阅读的质和量上都存在较大差距,简单概括,就是学生们基本都在读,但读的少,读的浅,与专业学习的要求差距还是较大的。换句话说,基本不读的学生并不多,但读得较多较深的学生同样不占多数。在阅读的深度和难度方面远远不足,比如对《儒林外史》《红楼梦》以及柳永和纳兰性德等较为大众化的作家作品的阅读量较大,而对于《陶庵梦忆》《长生殿》以及方苞等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作家作品的阅读量则普遍较低,深入不足则严重影响到重要的知识储备和专业基础。另外,古典诗词类的作家作品是学生们最基本的阅读对象,对它的了解和把握远远超过其他古典文学体式,对于古典文章和文献的接触却明显较少。还应当指出,由于是重点院系的原因,山大集中了一批热爱文学、素质较高的学生,调查情况相对较好。与之相比,某些院校学生的阅读差距可能更为严重。 其次,专业不同造成的主动性差异显著。山大文学院的学生,由中文与新闻传播两大学科构成。新闻传播、设计艺术等专业与中文专业,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形成较明显的对照。虽然绝大多数学生对古典文学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但是仍有一部分同学对古典学习不够重视,甚至态度较为冷漠,认为古典文学“对古代文学、文论方向的学生重要,对其他方向的学生意义不大”。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人工智能要关注交互认知
- 下一篇:你真能看见我大脑中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