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可是个识才利器(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1:11:59 光明日报 王通讯 参加讨论
其二,察微而知著,探究其内心。三国时期魏国文官刘劭以察微知著而闻名。有一天,青年曹操拉住这位名噪一时的刘劭,非让他给自己品评一番不可。刘劭被他纠缠不过,就写下“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十个大字。历史证明,刘劭的判断十分准确。 那么,刘劭是凭借什么得出如此令人惊叹的结论呢?笔者认为,他是从曹操的非结构性数据里找到了答案。如今,美国人研究的“科学入心法”,就是将这一套观察方法,运用于人才识别上,并且将其数据化。这种观察,并非通过语言,而是通过非语言信息。比如,说话声调的变化、眉毛是否上扬、眼睛如何转动、肌肉如何移动等等。这些行为,都是无意识中表现出来的,是用肉眼无法观察到的,而计算机却能够很容易追踪其变化。 有篇文章这样描述这一过程:某人打开视频网站,正在观看一则广告,禁不住流露出惊喜的表情。这时,计算机摄像头提示灯忽然闪了闪,这是什么意思?原来计算机是在做这样的事:对准那个人的眼睛定位,寻找嘴部水平中心线,xyz轴建模,测量他的眼轮匝肌、皱眉肌、颧大肌各块肌肉的位移,数据传回,数据库表情匹配,得出内心情绪判断。 所谓“科学入心”,就是这样一种原理。 其三,丰富大数据,聚焦意中人。现在的世界,到处布满了数据。有人把它形容为大数据飓风,有人把它描述为大数据洪流,也就是说,人们已经生活在数据海洋里了。这个海洋,是你我、大家共同制造出来的。比如你的手机,上面下载了不少软件。你自己感到实用、方便、免费,殊不知就在你获得这些好处的时候,你的大量信息都被它采撷而去了。如果商家要为你做出一幅素描画像,那将是轻而易举的事。你的形象由两部分数据组成:一部分是交易数据,包括你的消费水平、消费频次、购物生命周期;另一部分是交互数据,包括你的图片、你的习惯、你的行为,还有你在微博、论坛、论文里发表的观点,乃至你的出行记录。这样的图像素描,就为想要寻找你的人,提供了大量信息。 弄清了以上大数据的工作原理,就知道为什么它能够帮助我们寻到人才了。 当然,大数据找才,也有其弱点。比如,对于那些名气还不够大的人,对于因为需要保守技术机密而不宜张扬,包括公开发表论文的人才,非常可能被其忽视、埋没。这就是说,大数据也有其难以令人满意之处,但总归是目前相对科学、客观、有效的人才发现、识别方法。 (作者系中国人才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成都娃语言能力发育 落后正常年龄
- 下一篇:女神“佳佳”,高的不仅是颜值(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