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圈外·视野 >

洪厚甜:不用书写的时代,谈谈书法(2)


    实录
    用书法来丰富人生
    剥离实用性,但求艺术性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文字是因为书写而诞生的艺术,因此中国的书法在世界文化之林特立独行。
    今天是一个完全不用书写的时代,毛笔被硬笔取代,硬笔又被电脑所取代。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并不是书法衰落的开始,我认为反而是书法涅槃重生的机遇,因为实用性被彻底剥离以后,书法将作为一门独立艺术而存在。
    那么,在如今这个大时代的文化背景下,书法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我认为书法最大的变革,在于它不是实用的书写,而是主动的艺术追求。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中,流传下来许多前人书法家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在艺术性之前,首要的属性是实用性。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它诞生的原因是文人在聚会吟诗之余,王羲之为诗集所写的一段序,是实用书写的衍生品。还有流传下来的文人手札、诗卷等都是一种实用书写,并不是一个有意识的追求和艺术创造。而在今天,当书法的实用性被彻底剥离后,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反思书法,将它当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来主动追求。
    当代文化背景下书法艺术已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我们应真正了解这个社会,了解中华民族在文化建设上的迫切之需,重新深刻反省和认识书法艺术的价值,进而真正投身到书法艺术的发展建设研究之中,重新让书法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担当它应有的责任。
    书法与写字不能混为一谈
    我们现在的书法艺术教育存在一种不健康的状态,那就是先天不足。我们都知道小学教育是知识性的、中学是技术性的、大学是理念性的,因此创造性思维培养才应该是大学课程的主要任务。但因为我们很多的小学、中学里没有书法课,所以很多书法专业的学生没有经历初级和中级的教育,直接就开始了高等教育。这样的结果是很多大学生在四年的学习里,有三年时间都在补初级和中级的课,只有第四年才有一些大学层面的课程。这种书法艺术的教育模式很难发挥它高等教育的作用。因此近年来,书法界的两会代表都在呼吁书法教育走进中小学的课堂。
    不过这样一来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中小学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不允许等等。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教育理念。现在很多人将书法与写字的概念混淆不清,甚至有不少老师也认为学校里已经有了学习写字的语文课,还要书法教育干什么呢?他们觉得书法教育是多余的。
    我认为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要先弄明白写字和书法有何区别。
    写字是准确地书写汉字,让汉字准确传递汉字背后的意思。而书法艺术则是通过线条和线条的空间关系组合,反映和记录书写者的审美情感和趋向。我们在写一个汉字的时候,所有的汉字无论是长的、扁的、方的,同一个字都只能表达相同的一个意思。但在书法作品中,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有20多个“之”字,每个“之”各不相同,它反映出了完全不同的审美趋向。就像一个人,虽然人脸都是一张,却有不同的情绪变化和肢体语言,传递出的信息也就完全不一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