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圈外·视野 >

机器人抢不走哪些饭碗(3)


    调整人才教育是应对之策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机器替代人类成为一种趋势。从原理上讲,以往普通机器人属于工具型,是对人手脚运动器官的延展,而智能机器人是对大脑的延伸和对手脚的替代。现如今的机器人不仅可以轻易取代“蓝领”岗位,“白领”岗位也大多被其盯上。有预言称,未来30年内现有50%的岗位会被取代。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不仅是抢人的“饭碗”这么简单,还会引起人类社会深刻的变化,需要未雨绸缪、及早作出妥善应对。
    以往历次工业技术革命,每次带来的失业,很快会被新出现的岗位弥补并反超。机器人普遍推广所带来的收益或许会转化为更好的工作,也就是说会有新的岗位涌现。这当然需要人们学习新技能,增强创新、创造、创意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找到新的调适方式。
    尽管如此,智能机器人革命所带来的挑战可能出乎意料:一是智能机器人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新增就业机会可能会大大少于所取代的岗位,这会造成大量失业;二是人类将面对寻找生活意义的“最大的挑战”,因为工作不只是为了求得温饱,也是为了找到生活的意义,进入智能机器人时代,如果工作不需要你了,休闲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该如何寻找自身定位和生活意义呢?
    除了就业机会被机器人取代,科学家还担心机器人智力超过人类,尤其担心人工智能自行设计、自行发展,会给人类带来难以预料的危险。史蒂芬·霍金也忧心忡忡地表示,与其担心谁来控制人工智能的问题,人类更应该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愿不愿意受人类控制。这就意味着既要充分发挥机器人服务人类社会的正能量,又要防患于未然,将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总之,机器人是人类制造的新一代生产和服务工具,可以取代人类完成许多工作从而造福人类社会,了解机器人的性能特长,就可以将那些适合机器人的工作岗位让给它们,人类可以集中精力开发好并专注地从事机器人难以染指的工作,这其中最重要的应对之策是有意识地调整教育专业方向,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作为个人也应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来积极应对。
     
    (作者单位为: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