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观点·对话·访谈 >

似是而非:妨碍识字的几个误区——汉语是最好学好教的语言系列谈之九(2)


    现在学校还在坚持着“学了拼音再识字”。拼音是认识汉字的辅助工具,对于已经能够理解和运用以音拼字的成人、对于一直使用拼音文字的外国人学习汉字比较有效,但是幼儿学习则不然。至少不是开始时必备和要用的。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学生入学要用三两个月的时间学拼音后再识字,对拼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践证明效果不好,有这些时间差不多就把两千多字认识完了。最近这种做法已有改正,适当降低了汉语拼音教学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在小学语文大纲中规定,汉语拼音具有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这三项功能。初入小学的孩子既要学习好汉字,又要学习好拼音字母,难度偏大,负担过重。由于用汉语拼音帮助阅读,学生必须能够直呼音节,而直呼音节对广大学生特别是方言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不仅费时而且难以做到,又由于经过多年教改实验,积累了一些使低年级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及早进入用汉字阅读的经验……”所以降低了要求(P51)。实际上,比如说“苹果”这两个字对于孩子来说,认识它并不难,但是五六岁的孩子,让他呼出“P” 和“ing”的名字就很难,特别是孩子拼音时,“P---ing”就是碰不出、合不成“苹”音来,所以这个拐棍成了一个负担,反倒不如认识几百上千字方便简单。四五岁孩子识字没有多少困难,学拼音倒是连六七岁孩子困难不少。只有在识了不少字后,孩子才有了字母音节和拼音的概念及使用能力。而这种以成人思维代替儿童思维的理论,导致了叠床架屋喧宾夺主的结果,但它却存在和运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被人认识和有所纠正。
    有人说“识字要从简单到复杂”。要说识字的内容从简单到复杂这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什么叫简单什么叫复杂,字的笔画多少不是复杂与否的根据。教材要尽可能地通俗易懂,尽可能地与孩子的常识和接受能力,比如不能把哲学思辨和法学理论编入幼儿教材等等。《颜氏家训 文章篇》说:“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诵读,三也。”他们所熟悉的事物是第一位的。识字过程应该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相一致。孩子的智力发展过程是一个自然的生活过程,字的简易发展过程不等于人的智力发展过程。没有一个孩子是从笔画最简单的字比如说一,乙,二,十,丁等开始学说话的,而是从生活用语学说话。到孩子学识字时已经理解和运用了许多字,因而识字就不需要也不可能按照字的繁简程度来进行,而且,一个字词是简繁易难不能只看它笔画多少(这还是字典学家的思维),而是看它与人的生活联系紧密与否。汉字对于任何人来说,一个字就是一幅画,画十匹马与画一匹马时间当然不一样,但是区分这是两幅画却没有什么困难,只要不是马上要求写出这个字来,笔画多少对学生的识字难度差不多是一样的。一个字与生活联系得紧,笔画多也是简单、形象、易学的,反之,笔画少也是复杂、抽象、难学的。比如“爸”字笔画不少,但任何人认起来不费劲,不要解释他就能懂;而“乙”字“丁”字笔画不多,但是认起来就未必轻松,理解就更不易,如何告诉孩子“乙”字的含义?它们的应用就更不多!简单就应该力求用常用字组成常用词(两个常用字不一定组成常用词,比如“门”“下”是常用字和词,但“门下”就不是常用词),编出人们易于理解的内容来而不是别的什么要求。识字应该学最常用的字这是原则,但并不一定非要完全遵循从笔画最少的字开始这样的规律,而且谁能这样继续排列下去呢?说到底,这种思维还是成人思维、造字学家思维、字典学家的思维,把造字、编纂字典的方法当成了识字方法,并用自己的思维代替了儿童的思维。还是古人对教材提出“易见事,易识字,易诵读”的要求是科学的。
    总有人强调要用“儿歌式,童话式”教材对儿童教学。儿童在说话的早期阶段,说一些学一些儿歌童话是难免的也是无害的,成人读些儿歌童话也有好处。但是要把这作为儿童识字的原则或主要原则却没有必要。五六岁儿童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一般的儿歌和童话已经不能 引起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要求,甚至是一种误导,引起他们的反感。给三两岁的儿童讲小猫小狗会说话或许他们还有兴趣,对五六岁的孩子总这样讲就显得幼稚可笑。如果儿童问哪一个小狗小猫会说话,我们如何回答?不能让孩子总是停留在童稚阶段而应让他们进入真正的社会成人的世界,学习书面语言,掌握知识精华。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必须的。再说,儿歌童话很难编成专用识字教材,一意苛求儿歌化倒会使一些常用字词进入不了教材而影响识字学习。“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五六岁儿童已经有了很强的理解力更不用说记忆力,在这个阶段让他们学习和记忆一些优秀的文化知识文明成果,千百年的实践证明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自古流传至今公认的较好的识字教材,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千家诗》等,甚至《弟子规》《幼学琼林》等流传不那么广的书籍,没有一个是用儿歌童话小孩语写成的,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学习高雅的东西不会影响人理解俗浅的东西,反过来则不行,会使人永远停留在低浅层次上。《三》、《百》《千》等高雅韵律形式的教材流传久远有着内在根据。三字特别是四字韵律的节律,字词组合自由,语气节律紧凑,琅琅上口,易记易背。事实证明孩子们学习起来并没有成人们所设想的那些理解和记忆上的困难,而且很有成就感,兴趣很高,效果很好。
    至于说儿童在学前或者六七岁时过了识字关会影响他们上学学习,识字多者容易“骄傲”反成劣势云云,更是没有道理。任何孩子而不是“天才”儿童都能过识字关,这只能说明汉语易学易教,说明儿童有极高的潜力能力,应当改变先前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适应儿童,岂能墨守成规扼杀发展!这样的说法本末倒置,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误人子弟!再说,也不是所有走在前面的孩子都是骄傲的(中国的孩子恰恰缺乏真正的骄傲即自信上进的精神,学校反对的骄傲有时反对的正是孩子的灵性和自信心),多数孩子只会是起点越高学习越好发展越快才对,怎么会起点越高越骄傲越不利于学习呢?就是个别骄傲者由于他们高出教材和同学太多而资本雄厚(孩子如果只识三五百字在传统学习中骄傲的资本就太少而容易被扼杀),即使初期放松一些最后也不会差到哪里去,除非学校有意对这些学得好的孩子打击报复,事实上有的学校正是有意无意做着“掐尖”的工作,真正优秀的学生在各方面从来就是受压制的,在语文学习、各科学习上都有这种情形。让一切优秀者都成为失败者的制度和做法是错误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