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中对音形字义的掌握不必同步识字革命系列谈之七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9:11:36 未知 张广照 参加讨论
现在识字学习效率低下的第一个原因是分散识字,第二个原因就是要求学生对字要达到“音形字义”全面掌握,读写用完全同步,这个要求似是而非极不合理,大大放慢了识字速度。这是从教者、研究者、专家自身而不是从学生、从从实践、从汉字本身出发的要求。所谓“音”,就是要会发音能说出来,而这是每一个有说话能力的中国人都掌握的。据研究,学龄前儿童所说的话中包含的汉字在一千以上二千以下,能够组织出来的词汇就更多。至于成人文盲就更不用说。幼儿和文盲的困难和限制在于只能借助声音学习,只能借助声音体态等与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需要听人家讲以后他才能知道,才能思考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否则就是不可能的甚至是搞反了的。他只能以自己活生生的血肉之躯和同样活生生的人打交道,以他的亲身接触为限度,只能进行即时交流,用哲学的话说就是“声音和人是直接同一”不能分割的,人的声音与人的肉体共存亡。人类创造的成果主要是以文字的形式体现、保存和传承的,我们的世界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文字的世界数字的世界,文盲和儿童最大的不便就是不能享受和接受这种成果,他不知道形形色色的文字说的是什么。面对充满文字符号的世界,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是我们非文盲想象不到的。文盲眼中的世界是一个残缺的世界,当然这可以通过识字来解决。 所谓“形”,就是要能认识汉字,你写出来他能够认识。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像一幅图画,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会说的不一定能认识,但认识的就一定能说能用了。声音是思想的“外化”,是流动的思想,那么文字则是思想的“物化”,是凝固的思想。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以后就有了更广阔更长远的存在甚至永恒,其意义也更加重大。文字和人不是直接同一而是可以分开的。它使人的思想成果并不随着人的活动停止而停止,并不随着人的消失而消失,可以长期存在甚至永恒。孔子死去两千多年了,但他的思想还存在还在影响着我们,而孔子的爹,孔子的许多同代人到底想、说、做了什么我们实在无从得知而成为万古之谜。历史上一定有无数伟大的思想没有流传下来!多么可惜啊!文字使思想存在的时间和空间大大扩展了。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和原因,识字则是一个人有文化和大大发展自己智力的标志和途径,因而绝对应当把识字放在学习的第一位。识字的伟大意义就在于使人摆脱了作为自然人必不可免的局限性,可以在广阔乃至全世界全人类的范围内接受信息,向古今中外的人学习和与之交流而不必亲身亲见,他面前打开了一个无限的天地。因而学习也就应该把这作为第一位的任务而抓紧抓好不能以任何理由耽误,更何况它并不是最难而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现在的学校却忽视了这个任务。本来孩子说话已经包括了一两千字,学习应该考虑尽快让他达到和超越这个水平,学习应当有适当的超越性。但是进了学校以后却把他当作一个不会说中国话的外国人似的,从比如说 “人手口刀马牛”学起,一年下来学了三五百字,六年也才两千多字。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把熟悉了的东西变成了不会的东西,扼杀了人的兴趣爱好和创造性。现在语文教学在第一步也是在根本的问题上出了错。 所谓“字”,就是要会写,认识了的字要同时能够写出来。这个要求使得识字的速度大大放慢了,而且看似合理其实不然。说话先于和易于识字,识字也要先于和重于写字,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它们齐头并进同时完成。识和写本来就是两个阶段两种水平,可以而且应该把它们适当分开,这既是承认现实,也是加快学习的方法。可以断定: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认识的字词要比写出的字词为多。汉字是象形文字,和翻来覆去就是二三十个字母组成的外语单词相比,初学者写汉字有一定难度,而写好后则是一门艺术!这种特点是汉字的一种不利,也是汉字的一个优长!识写同步就是扬短避长!应该理解和顺应这种相对难写的特点,把难题适当推后一点才是扬长避短。识字是学习的开始,汉字就这么三两千字,会写本是不成问题的事情,但儿童由于识字少和手的协调能力差等,一开始会认而写不出或者缺胳膊短腿地写错几个字没有什么了不起,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罪过”,继续学下去把认识了的字写出来不成问题。要求会认就要会写只能以牺牲识字速度为代价而误入歧途。这也违背了汉字的成字规律。汉字绝大多数字都是由一个以上的字组成的,还真难找到几个不是由其他字组成的汉字,越复杂的字越是这样,它实际上并不难认也不难写。就像书法家喜欢写复杂而不喜欢写简单的字一样。让学生尽快地过了识字这一关,他识的字越多,他看复杂的字就越简单,写正确的能力就越强。起初只要求他会写简单的就行了,不要因此耽误了识字的速度。学得慢不一定写得好,写得好的办法恰恰在于多认字快认字而不是少认字慢认字。只学几个简单的字时的确很难认很难写,但是后来他认识了更多的字就不难了。这样读写分开不求绝对同步,汉字的劣势就变成了优势,或者说我们真正掌握了汉字的规律。反之则把优势当成劣势!这是识字速度慢下来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要改革和改变的主要方面。有的学校强调“会写”,已经到了残酷无情的地步,孩子写错一字要罚他重写数十遍数百遍,简直是虐待狂心理!这既是语文教学的异化,也是教育制度的异化!我这不是鼓励学生写错字不写字,而是说现在对孩子写字的要求是不合理的。 至于说到“义”,要求孩子学一个字就要理解其“义”,就更是自相矛盾强词夺理了。要说理解一点,可以说他对所学的这三两千字中的常用字绝大多数都有基本的理解,对于较难的也都有或多或少的理解,不要把汉字字义看得那么高深莫测神秘至极。识字多和快不等于不能理解其字义,相反,识得越快读得越多,孩子对字的理解就越深越多,越是可以用一个字词来解释另一个字词,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汉字的字义谁又能解释准解释全呢?慢了就行吗?汉字一字多义,一字可以组成多词,要求在第一次学习时理解其(全部)含义是根本不可能的。第一次学习只能知其一或其基本含意,如何能讲清其全部含意?字意不是在停止学习而是在继续学习中才能理解和加深理解!任何字词都给人留下了理解的无限空间!如果一个字的含义为人们全部了解了,这个字也就死亡了。再说除了字典编辑外谁又能和有什么必要说清一个字的所有含义?就说“大”吧:长度长是大,面积多是大,体积大重量多是大,年纪长是大,排行前是大,地位重要是大,至于大事之大,伟大之大………千年万年千人万人都永远不能穷尽甚至不能说清它的意义,为什么要让孩子都知其“义”?“人”字更是这样,从古自今世界上所有的学问都没有解释清楚“人”,你小学一年级第一课就解释清楚了?这样看,以理解字“义”来延缓识字速度就更加没有道理!是字典编辑者的思维,是官学霸道和文人迂腐的又一典型。如果教者要求孩子学一个字就理解这个字的意思是合理的,那么我们要求教者认识一个词就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也应该是合理的,认字最多的人就应该是古今中外所有人所有知识的总和。我们这样要求他难道不应该吗?换个角度思考就知道先前的做法问题何在了!现在的教学中有太多类似的“理论”统治国人折磨着学生!只因为学生是孩子他们无法辨别和辩争就是了! 当然现在这种同步性要求有所改变,但是并没有人从理论上批判和清算它,因而其改正也就似是而非,影响依然存在。这也是我分析批判它的原因。识字就是识字,它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前提和手段,但它不可能也不需要解决一切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