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本位,字少词多——汉字本质新论——汉语是最好学好教的语言系列谈之四(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3:11:22 中国社会科学网 张广照 参加讨论
我要强调指出,知词和用词的能力是一个人语言文字水平高低的标志。如同现在不需要也很难造新字一样(每个新字的出现都代表着崭新事物的出现),个人就很难也不要造新词了。汉字据说有五六万个,而常用的只要有三四千就足够了,95%以上的字大浪淘沙死掉了,只存在于古文和字典中。而用这三四千字可能还没有不能表达的思想和事物。常用字为什么成为常用字?就在于其常用性,在于这些字的活跃程度亦即使(常)用程度极高!古代造字阶段,字造得多(如异体字多,孔乙己常常炫耀他知道回字的四种写法)但许多字却用得不多不活跃,特别是士大夫闭门造车孤芳自赏故弄玄虚刻意愚民,故意造、用一些与众不同的冷僻字却终究不为大众所知所认同。而在民间,在社会实践中,一般群众所知所用的字一定不会太多,但是这些字语浅意深极其活跃,人们翻来覆去地用这些字组新词来表示新思想指代新事物。经过大浪淘沙历史检验,少数常用字越来越活跃,而其他绝大多数汉字归于沉寂,今天更是这样。虽不能说汉字从古到今越用越少,但这三四千可能是一个最佳点,不需大量增加常用字来应付未来的发展。而拼音文字就摆脱不了造词的命运。经过千百年的锤炼、亿万人的使用,汉语的精华就集中在常用字常用词中了。常用字词是中华文化的珍宝,要研究它善待它。用那些没有人用过的字、词所组成的东西(有时不能叫它是词和话,因为许多根本讲不通)常常不是有水平而是没水平的表现。古今好的诗文都不在于用了他人不用或少用的难懂的字词,相反都是用了人们最常用最好懂的字词,才让人一看就懂而又常读常新。“须知妙语出天然”,“眼前景物口头语,便是诗家绝妙词”。古人常讲“至味不慊,至言不文”;“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陆游);“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梅尧臣)。真正的语言大师从来都不是用的字词深奥古僻一般人不知不懂不用而是相反,他们都是用最常最俗最好懂的字词写出了最优最雅的诗文(白居易以让老妪听懂为诗作标准,他也被誉为白话诗人),这就叫深入浅出千锤百炼。苏轼赞美柳宗元、韦庄的诗是“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胡震亨评论刘禹锡“其诗气赅古今,词总华实。运用似无过人,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真才情之最豪者”。《菜根谭》也说,“文无奇巧,人宜本然。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大俗就是大雅,大雅必定大俗。雅俗共赏雅俗本一。深入才能浅出,不能浅出正是不曾深入的表现。深入浅出是有学问的表现,而浅入深出晦涩难懂正是没学问的表现。那些自以为是、用华丽词藻堆砌的诗文,既没有人欣赏,更不曾流传开来。脱离大众的文言文一直走不进人民而最终被白话代替就是明证。事物和文词,用的人多便流传开来;用的人少便流传不开(如“布”和“铁”的用处比“绸”和“锡”的用处多,前者组的词也比后者组的词多),没有人用就灭亡了。常用字就这样成为常用字,怪僻字词就是这样沉寂的。古今中外用霸权推行的词语都随着霸权的消失而消失了,而好的诗文却能流传千年万年。语言是让多数人使用的工具而不是少数人欣赏的玩物,应该倾听历史的呼声,服膺实践的结论!人们识字的目的在于知词用词,而词也是可以集中认识(至少是了解)的。这既是集中识字的深入和升华,更是汉语本质的体现和把握,是发展人语言能力和认识世界的新形式新补充,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说集中识字是解决识字问题的好方法,是汉语本质和特殊性的表现,那么我的随字识词集中识词就更是这样,更是记字解字的好方法。随字识词是我的一个发现和创造!而通过接触熟字和熟字组词,记住和理解汉字学习汉语成为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掌握汉语规律它就一点也不难学。 表意(拼形)和拼音两种文字差别还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世界上每年都要消失几十种语言?因为它们都没有形成文字,声音是即逝的易变的!字随音走的拼音文字有易读(不一定是易懂)的特点但也就难免易变易分易消逝的命运,汉字似不易认但字形稳定认识即懂。为什么欧洲面积不比中国大,人口比中国少却有几十种语言?就是因为他们用的是拼音文字!声音的易变性使得字随音变极易分化,欧洲的一种语言分化成许多种语言进而分裂成许多国家,而我相信欧盟今后语言的统一也许比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的统一更困难得多。语言是人的精神存在精神基因,语言影响人的思维和情感,可能只有消灭其语言才能真正消灭一个国家和民族。而汉语音随字走以字正音,音变字不变,使得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作为一个巨型国家而存在(即使分裂时期的对立朝代之间语言文字并没有多大不同,最终促进了重新统一)。中国有几千几万种方言似难沟通,如果是拼音文字就会产生几千几万种语言,形成无数小邦小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字是最值得我们珍视和自豪的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魂根和基因。正是汉语音随字走而不是字随音走,才使中华文明代代相传绵延不绝生机旺盛,才使中华广袤国土亿万人民保持统一而分裂者终归失败。广东人北京人可能听不懂一句对方的土话,但写出来后就能交流和各自纠正自己。如果字随音走中国能出几千种语言!那就分裂容易交流难了!据说周边一些国家把汉字改成拼音文字就遇到了不少困难,许多事物要精确区分还必须用汉字,恢复汉字的呼声有渐高之势。表音和表意是对立的,汉字已经最大限度地做到了音形意的统一,汉语拼音只能做认识和输入汉字的辅助工具,要想在不废除汉字的情况下代替汉字是根本不可能的。与其那样倒不如废除汉语直接使用外国文字为好不必再创新的拼音文字。汉字不仅是我们智力开发的工具,更是促进国家统一、扩大中国影响的利器,是中国的软件实力。如同李敖所说,让汉语变得十分好学,汉语从此就站起来了,这就像毛泽东当年宣布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一样意义重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