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写得好,这个老头儿!”——忆钱谷融先生(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3:11:5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王圣思 参加讨论
和钱先生一样,我父亲也一向尊重钱先生的为人为文,而对先生培养众多优秀的学子更是耳闻目睹,早在2001年11月曾因有感而作七言绝句《钱谷融先生赞》:“散淡人生不世才,文章情结几回裁。历年桃李知多少,都自先生绛帐来。” 20世纪90年代末我大病后,很想留下一本“自己的声音”在世间,上海教育出版社“学人文丛”满足了我的愿望,出版了我积二十年之久挑选的第一本个人书稿——论文随笔集《静水流深》。这套丛书也有几位作者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或毕业生。为了对该套丛书进行回顾和总结,出版社借拙著问世之际到系里举行了座谈会,徐中玉先生、钱谷融先生和其他一些老师都出席了,对我鼓励有加,对这套丛书也提出很好的建议。钱先生尤其希望我今后写作能放开些,写出更多真性情的文章。因此,现在我遵从师教,也“放肆”一回,为这篇小文定下了如此双关的题目——既指托尔斯泰,也指我心目中的钱先生。 退休后新茶上市时,我会去探望钱先生,尽管我知道先生对茶的品位很高雅,但我还是会带上学生送我的新茶——安吉白茶或是黄山毛峰。今年也不例外,奉上一罐白茶后对先生说:“既是‘借花献佛’,也是略表心意。”先生笑问:“那‘佛’要给你什么呢?”先生的幽默让人忍俊不禁,我笑答:“‘佛’给我的精神财富就已足够了!”和先生聊天,他总会自嘲自己的懒散,文章写得不多,但对学生却寄予厚望,每次他都会问:“写了什么东西没有?要多写,多写。”我总是像小学生一样,忐忑不安地表示:“写了一些,但不多。”先生又强调:“你父亲是个好人,尤其要多写写他。”我答道:“写父亲的文章除了听他当年自述外,总还要去查找一些旁证为妥。”先生则一语中的:“写对父亲的感情无须找旁证!”这也让我想起先生饱含深情回忆自己的老师——伍叔傥老先生的文字。其实,我自知文思不够敏捷,感情不够充沛,下笔无法洋洋洒洒,也总以“慢工出细活”来安慰自己。每每在先生关切的询问下,心头冒出的回答其实是:“向先生您学习呢!写一篇是一篇,宁愿少而精,也不为应付而粗制滥造。”但这句话始终没敢当着先生的面说出来,却一直是我写作的座右铭,并且也是如此要求已毕业的做研究的学生。偶尔又出了一本新书,呈给先生指教,就好像完成了一次满意的答卷交上去一般的高兴。 我希望能遵循先生的教诲继续努力写作,待年纪更老了以后,重读自己的文章,也能微笑着点头,轻轻地对自己说:“你的文章写得还是不错的!”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孙犁先生的“签名本”
- 下一篇:名家授业各显风采——“文学讲习所”纪事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