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真正的美极为柔弱,但却不可征服——浅谈朱光潜写作特色

 
    (朱光潜 《厚积落叶听雨声》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6.9 
    作家柴静曾经写过一篇解读朱光潜先生的文章《此身、此时、此地》,她在文中写过这样一个细节,有一次朱光潜的学生到他的家中,想要打扫庭院里的层层落叶,却被朱光潜拦住了,他说:“我好不容易才积到这么厚,可以听到雨声”。这样一位内心柔软的学者,却从没有半点浪漫主义病的颓废伤感,他钻研中外美学,热爱人生的一切趣味,还常常写信给年轻人鼓励他们勤读书、广泛培养兴趣。他所著美学著作、翻译的外国佳作和写给年轻人的十二封信,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和深刻地社会意义。
    他以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成为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他的许多作品被编辑成册出版,其中《厚积落叶听雨声》、《一升露水一升花》经典作品精编,被读者视为朱光潜经典作品的必读本。
    1、在文言与白话之间游刃有余
    1921年,朱光潜发表了白话处女作《福鲁德的隐意识说与心理分析》,随后又发表《行为派心理学之概略及其批评》、《进化论证》等读书心得,初步形成自己对治学和学术研究活动的看法。这部白话处女作是朱光潜写作历程中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一直以文言文写作。出生于书香门第的他,自幼被旧式教育培养起来,用文言文写作,传扬传统文化是再理所应当的事情,这份使命感让他对“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号召深恶痛绝。作为桐城派的后裔,他还请桐城著名书法家方守敦题写“恒、恬、诚、勇”4字的条幅作为座右铭,可见他对于传统文化的可敬之心。
    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大中小学文言文教材逐步被白话文教材所代替,各种报刊更是争相使用白话文,以示跟上时代前进之脚步。那时,朱光潜正在英国人主办的香港大学教育系读书,身为一个好学勤奋、正在接受大学教育的年轻人,这场文化大潮让他清醒地认识到白话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他毅然放弃文言文,改写白话文。
    在这一时期,整个社会对文言文贬责之声不断,朱光潜站出来以自身的体验,对文言和白话两者的特点做了公正的分析,他说:“文言白话之争到于今似乎还没有终结。我做过十五年左右的文言文,二十年左右的白话文,就个人经验来说,究竟哪一种比较好呢?把成见撇开,我可以说,文言和白话的分别并不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大。第一,就写作的难易说,文章要做得好都很难,白话也并不比文言容易。第二,就流弊说,文言固然可以空洞俗滥板滞,白话也并非天生可以免除这些毛病。第三,就表现力说,白话与文言各有所长,如果要写得简练、有含蓄、富于伸缩性,宜于用文言;如果要写得生动、直率、切合于现实生活,宜于用白话。这只是就大体说,重要的还是在作者的技巧,两种不同的工具在有能力的作者手里都可以运用自如。我并没有发现某种思想和感情只有文言可表现,或者只有白话可表现。”
    朱光潜在当时文言与白话的两股声音下,对文言和白话的特点做出理性的分析,可见其不偏不倚的研学态度。后来,他以白话编写了大量具有社会价值的著作和论文,以丰富的学识和深刻的见解被学者、大众所赞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