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无雨烧茶》:怀旧滤镜下的历史隐痛


    

有段时间,我很爱看怀旧类的短视频。在这些视频里,已是满脸褶子的中年人,穿着海魂衫或的确良,骑自行车买肉,用铝饭盒吃饭,吹吱呀作响的旧风扇,喝风靡一时的健力宝。伴随着《往事只能回味》的音乐声,铝饭盒中的猪油拌饭,顿时散发出可亲的味道来。恍惚之间,让人渴望回到旧时光之中。
    固然,怀旧可带给人美好的回忆,但我们也应该清晰地意识到,它会给记忆与历史打上重重的滤镜。最终,真实必然会被篡改,沦为虚假与虚构的记忆。与一般的篡改相比,怀旧滤镜下的真实,变得更加隐秘,让人无法勘破。铝饭盒中承载的匮乏与饥饿,在怀旧的滤镜之下,终于化为一抹可亲的柔光了。
    在东君的小说集《无雨烧茶》中,这种怀旧的滤镜之下的“可亲的柔光”随处可见。是绵绵的细雨,是悠长的小巷,是三五好友的小聚……整部书弥漫着的古意、缓慢的气息,仿佛让人置身于江南小镇。这一点,在《美人姓董,先生姓杨》《为张晚风点灯》《秋鹿家的灯》《在陶庵》等已展现无遗。尤其是《在陶庵》,一群中年好友,固定时间出现在陶庵,喝茶、闲话,生活中的沉痛与苦痛,似乎在那一瞬间得以卸下。此刻,一副让人悠然神往的画面便呼之欲出了。
    对于慢生活的描绘,自然是东君刻意为之。东君曾谈及自己的小说观:“我在小说中,有意拉远了时间的距离,就是让一些人物放置于过去、现在和未来下打量。”可见,东君是有意将小说披上一层“滤镜”(这是他的小说美学),从而让人物、故事弥散着可亲的柔光。但我们也深切地知道,东君自然不会像视频博主那样,让滤镜喧宾夺主,以至于最终失去了本来的面目。恰恰相反,东君之所以使用“滤镜”,是想要揭示或呈现某些业已遗忘或被掩盖的历史隐痛——在生活节奏飞快的当下,“缓慢”意味着某种诗意,意味着温和的对抗。东君所要对抗的对象,绝非是空泛的“城市快节奏”,而是更为绝对的历史。
    因此,如果我们只沉溺于东君营造的诗情画意,那正好中了他的障眼之法。东君善于将紧张、暴戾、怪诞等隐藏于唯美的画面之下。这是必然的,东君熟稔中西方经典文学。小说所能隐藏的秘密,叙述所能拥有的张力,他早已心中有底。与名篇《先生姓董,美人姓杨》相比,《赠卫八处士》《犹在夜航船》是更值得注意的作品。尤其是《赠卫八处士》中,我们可以直观体会到东君的文字与故事张力。
    小说的主体其实很简单。老冯时隔多年后,在清明节这天突然拜访妹夫。此时,雨水纷纷,两人在老屋里吃下酒菜,喝着茶,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在这绵细如雨的对话中,东君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极为孤寂与失意的家庭。妹妹多年前离世后,妹夫沉溺于酒精,外甥亦无法忍受,常常离家出走。这一次,外甥同样消失多日。老冯的前来,除了凭吊,亦有问罪之意。只是,东君将这种的情绪,隐藏在文字之外。在小说的结尾,这股高压终于得以释放,以一种暴烈的方式。且看结尾:
    “鸡又叫了一声。他对着一缕光举起了刀。
    老冯,且留步。
    刀落下。他干了一件看起来十分痛快的事。”
    刀究竟落下哪里?东君并未点明。因此,我们可以多种解读。但小说既名为《赠卫八处士》——源于杜甫名篇的名字——读过这首诗的人,应该都会为旧友相聚的喜悦与热闹而感动。世事无常,亲朋渐零落,杜甫与卫八处士的这顿饭,说尽了人间多少事。与杜甫笔下的热闹不同,东君的小说却始终弥漫着清冷与紧张的情绪。这情绪,甚至有可能酝酿成了杀意。
    东君写过一篇《长情与深意——读<赠卫八处士>与<在酒楼上>》的文章,探讨了两文之间的隐秘的回响。在具体行文之中,东君又提及海明威的短篇经典《一个明亮又明亮的地方》。由饮酒而诞生的虚空感,是三者的相通之处。我们回过头来看东君的小说,饮酒亦有虚空之感。老冯与妹夫的喝茶,不过是权宜之计。他们都在等孩子沽酒回来呢。而孩子何时回来,或者有无买酒一事,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了。
    在《无雨烧茶》中,《赠卫八处士》并不是最好的一则,但我认为却是最能体现东君的文学追求与小说审美的小说。题目与意象与杜甫诗作互文,在叙述技巧上则又遵循着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可见,东君是在用“新”的叙述来写“旧”的故事。仅《无雨烧茶》中,光看题目,许多“旧”便扑面而来,如《犹在夜航船》《在陶庵》。而“新”则大多是虚晃一枪,如《去佛罗伦萨看太阳》,这里的“佛罗伦萨”只是一个小区的名字。进而,这则小说的气质与格调在全书中,亦显得格格不入。
    这里所说的“旧”,并非是陈旧、陈腐之意,而是失落的存在。准确地说,是东君浸淫已久的古典文化道统——是文学意义与审美意义上的。更重要的,是浸润在传统道德与美学下所形成的温良人性的渐隐。在整部书中,我们能读到东君有类似张岱的惆怅。古典或被暴力与野蛮粗暴地打断,或被前进的力量所抛弃。
    《门外的青山》是一篇颇有聊斋风味的小说。在池塘约会时,梅老师得知顾老师身上的秘密,他已于七年前死去,当前的他只不过是灵魂依附在一具陌生的肉体上。这是个充满想象力与魅力的细节,因为东君将我们带进了迷乱且惆怅的时空。是鬼耶,是人乎,这样的迷惑将会永远纠缠着我们。然而,我们又清晰地知道,理解顾老师的关键并不在于确认他是人是鬼,而在于是否拥有灵魂。因为“有些人的肉身活着,却不需要灵魂。有些人的肉身死了,灵魂还在,需要一具存放的肉身”。灵魂是高贵的自我,是抵抗野蛮与暴力的力量。
    在《无雨烧茶》中,东君塑造了一批身负古典之美的人物。他们身上往往承载着某些文化使命。他们站在“乌合之众”的对面,但又不是激烈地对抗着大潮流,而是站在一定的距离之外,温和地、坚韧地保持着自我。所谓“小隐隐于野”是也,他们遁入民间,成为一股涓涓的清流。细究他们的人生与故事,不难品出一丝时代洪流之下的历史隐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