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单眼凝视》:寻找生活中的善良与温暖


    

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当前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善与温暖的匮乏。对物质利益的单向度追求,导致诸如“碰瓷”“帮扶老人被讹”现象的滋生,严重制约了人与人之间善意的表达,也导致人际关系之间的严重隔膜和相互不信任。如果说在不久之前,人们还在批判传统农耕文化中私人空间的匮乏,那么,在今天,人们普遍表达的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怀念,为现实社会的人情淡薄而慨叹。姚鄂梅是一位密切呼应时代的作家,她的新作《单眼凝视》就对现实生活中的情感问题进行了挚切的关注。作品演绎了一段普通人之间的交往故事,揭示出掩藏在粗粝生活背后的人性温情,并表达了对善良和温暖的肯定和期待。
    作品的故事很简单。书写的是房东与租客邻居之间,从冷淡到亲近又回归冷淡的情感过程。故事的一方是租房者李莉,一个普通的公司财务人员,带着女儿生活的离异单身女性。她的生活艰难,到处租房,反复搬家,还要忍受前夫的骚扰。艰难的生活经历,使李莉在与他人交往中怀着很强的戒备心理。比如,因为女儿粗心没有充分遵照她设定的安全规则而对女儿大发雷霆;对房东俞宁在楼道安装监控的行为也表现出过度的担心乃至焦虑。然而,李莉的本性是很善良的。当邻居老人遇到困难时,她毫不犹豫就给予帮助。而且对女邻居的误解也不介意,想方设法地为她寻找老人。正因为这样,她也让女邻居受到感动,并逐渐获得了女邻居的信任,相互之间一度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故事的另一方是女房东俞宁。她的生活处境看似比李莉要好一些,但其实也不容易。丈夫靠开网约车谋生,自己要上班,家里有正在上学的孩子,还有一个患痴呆症的老人需要照顾。这种生活环境导致了她性格的粗糙和简单,甚至显得缺乏教养。比如她最初与李莉打交道,仅仅因为李莉不小心错收了她一个快递,就表现得非常粗暴。对母亲走失一事,她也在缺乏必要沟通的前提下,对李莉横加指责。但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发现,俞宁的心地同样也不乏善良。当她得到李莉的帮助,感受到李莉的真诚和热情后,也会尽量来帮助李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单眼凝视》虽然叙述的是两个女人的故事,但两人有着高度的同一性,她们都被生活磨砺得粗糙,甚至简单粗暴,但内心深处却始终是善良和温暖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俞宁是后来的李莉,李莉是过去的俞宁。作者书写她们之间的日常故事,通过对她们心灵世界的透视,表达出的是对人性善良与温暖的挖掘和追寻。作品中,李莉善良的表现相对比较简单清晰,她赢得了俞宁的信任和友情,凭借的是真诚和善良。而俞宁的表现则较为复杂。相比于李莉,俞宁的年龄稍长,人生阅历也更丰富。这使她的性格更深沉,处理事情更沉稳,内心世界也被包裹得更紧实一些。最典型的是在处理李莉前夫的事情上。李莉的前夫来吵闹,俞宁有视频证据,但她没有应李莉的请求将证据交给警方,致使李莉无法惩戒前夫,也让李莉对她产生了严重误会,两人的关系由和谐重回冷漠。其实,俞宁在这件事情上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李莉好,为了不激化她和前夫之间的矛盾。“我是这么想的,有些事你现在可能还意识不到,你不一定有那么恨他,他也不一定有那么恨你。”她觉得如果警察介入,李莉和前夫的关系会更为撕裂,前夫甚至有可能会对李莉进行报复——事实上,正是这种缓和矛盾的处理方式,李莉前夫没有做出进一步的过激行为。然而,在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俞宁没有跟李莉作任何解释,只是在李莉搬家要离开时才把意思表达出来。而且,对李莉得悉真相后想表达善意和感谢的举动,她也选择了淡漠的回避。
    作品的重点在于揭示两位女性的心灵世界,但通过对她们日常生活的展示,作品也客观上表达了批判现实的立场态度。这密切联系着作品书写的两位女性的现实和心灵处境。两位女性本质上都很善良,她们如同任何正常女性一样,或者准确说,如同任何正常人一样,都希望表现自己的善良,也渴望得到理解、关爱和温暖,但在现实中,她们完全不敢表达自己的善良,而是对任何人都充满戒备,甚至表现出一些与善良和温暖相对立的行为。毫无疑问,原因在于深层次的社会环境。现代生活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高度不信任,造成了人际关系的严重疏离,也造成了两位善良女性之间的相互戒备和隔膜。
    作品结尾一段可见一斑:“她喉头哽咽了一下,想去跟俞宁抱抱,但俞宁平静而淡漠的表情让她伸出去的手在空中转了向,撩起了头发。在打包中受伤的指头一阵疼痛,凑近一看,并无明显伤痕,但就是疼得厉害。”这段话既可以看作是李莉对俞宁的感动,更是她为两颗心不能坦诚相待、不能充分表露出真情实感而遗憾和伤心——确实,在这个个体都被生活磨蚀得坚硬、人与人的关系变得日益疏远的时代,这一要求已经很奢侈了。所以,李莉的疼痛,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这个时代的疼痛。
    《单眼凝视》在艺术层面也非常成熟、精致。作品通过李莉的限知视角叙事,笔调也力求客观、冷静,使得作品的艺术风格呈现出冷峻、含蓄和节制的特征。与之相应,作品的内容非常平实,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都不追求巧合和夸张,没有刻意的戏剧性,而是像每个人都会碰到的生活日常那样平淡朴实。所以,作品展现出来的两位女主人公的生活场景,都是在琐碎中显示沉重,在细节中呈现艰难,其中既没有掩饰和遮蔽,也无炫情和张扬之举,充分显示出写实手法的艺术魅力,也切实再现了时代生活的真实面貌。
    《单眼凝视》的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心理描写。作品采用的是女性视角,对女性心理的展示很细致真切。女性之间那种自尊、虚荣,以及自觉不自觉的竞争意识,虽然着墨不多,但都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李莉最初见识俞宁粗暴态度时的愤恨与无奈,俞宁看到李莉交往男性校友后心理的复杂和微妙等,都在不着色彩的细节中自然呈现。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作品能够充分切近人物,贴着女性的生活处境和独特生活感受。比如李莉对自己未来男友的考虑,就非常符合中年女性的心理:
    她想要有个依靠,有股助力,不为自己,单为女儿……因为她这块田地太贫瘠了,女儿这粒种子不可能长得丰盈茁壮,必须给她找一股助力,出于这个目的,她这个妈妈必须在老去之前,燃烧自己仅剩的女性之躯为女儿贮存一点燃料。
    此外,作品的语言也非常准确细致。既幽默冷静,又时而包含着哲理,与整体风格的含蓄和节制非常吻合,给人以很多回味和咀嚼的空间。在某些方面,似乎有些石黑一雄的味道。比如这两段语言的哲理和双关色彩:
    打包纸箱,看上去温暖而干燥,摸上去却冰冷坚硬,手指所及,没一件柔软的东西,没一件有温度的东西,稍有不慎,就会划破皮肤。
    所谓可掌控的人生,就是看似得到了某种自由,其实不过是在被动的跌撞中摸到一个抓手,死死拽住,还自以为掌握了主动权。
    以及这一段话,包含的细致和冷幽默:
    快递员总在争分夺秒赶时间,他们通常是留一只脚占住电梯,探出身子将包裹随手一抛,或者放在地上打冰球一样嗖嗖地甩过去。乱糟糟的包裹让她感觉很不好,似乎那不是她真金白银买来的,而是救援人员空投下来的急救物资。
    孟子说过:人之初,性本善。对此观点,伦理学界不一定完全认同,但毫无疑问的是,人类社会绝对不可缺少善良和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沟通是正常社会维系的前提,甚至是人类繁衍不可缺少的条件。文学作为人类的重要精神产品,自然应该去发现和张扬人性中的善,让人类更善良,世界也更美好。传统文学理论反复强调文学“真善美”的品质,就是其体现。
    在消费文化盛行的今天,已经很少人再谈文学真善美的话题,似乎文学已经不再需要关注善。但我以为,“真善美”是文学生存的基本意义。揭示真、张扬善、表现美,是文学永不过时的精神内涵。美国作家福克纳的这段话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作家的天职在于使人的心灵变得高尚,使他的勇气、荣誉感、希望、自尊心、同情心、怜悯心和自我牺牲精神——这些情操正是人类的光荣——复活起来,帮助他挺立起来。诗人不应该单纯地撰写人的生命的编年史,他的作品应该成为支持人、帮助他巍然挺立并取得胜利的基石和支柱。”文学不是生活的奴仆,而应该比生活更高,引领生活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单眼凝视》无疑很好地诠释了文学的“真善美”原则,作品内容看起来细小,但实际上蕴含的精神很丰富、深刻。作者努力挖掘和发现生活中的善良和温情,是为了更好去张扬它,让人们相互之间有更多理解、更多信任和交流,让现实生活再多一些善良和温情。其背后蕴含的对人性善和美好生活的期待,都是文学善和美的精神的充分体现。
    我们时代需要这样的文学。它能够让读者在文学阅读中深入了解社会,特别是认识到社会与人性之间、生活表层与深层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去感受和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善良与温情,增加对他人的理解和宽容;从文学角度说,它的朴实细致,能够让读者真切体会生活的细致,在作品中更多体会日常生活中的美,在对人性美好和善良的向往中得到心灵的启迪,在文学阅读中得到美和善的滋养。
    《单眼凝视》是一篇短篇小说,但它很充分体现了姚鄂梅的创作特点。它对生活表现的细致真切,对善良人性的寻找和呼唤,以及含蓄和节制的笔调,是姚鄂梅很多作品的共同特点。在这个浮躁张扬和标新立异的时代,姚鄂梅的这些特点显然不太合时宜。所以姚鄂梅的作品尽管富有充分的时代特征和价值意义,却没有得到太多的荣誉与认可。但我相信,姚鄂梅的这种坚持是有意义的。待一切尘埃落定、潮汐退去之后,留下来的必然是那些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