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邱婷婷《甦生》:熔理性的思索与情感的倾诉于一炉


    

有的书,读了之后得到愉悦;有的书,读了之后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有的书,读了之后提高修养。倘若读的书,这三者兼而得之,那就再好不过了。笔者刚读完的邱婷婷的《甦生》,就属于这样的好书。
    艰难而执著的寻找
    在邱婷婷的这部长篇新作出版之前,她已经写过一系列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对生活在闽南滨海地区渔村形形色色女性的人生和情感历程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甦生》是根据作者10多年前写的一部中篇小说《三个女人》改写的,在那部中篇小说中,三个女主人公生活在一个剧烈变革的大时代,她们的人生道路上有很多发展机遇,也面临着种种严峻的挑战。在面对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新问题时,显然她们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幼稚、轻信使她们遭遇到了许多曲折磨难,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她们的人生似乎陷入了困境,虽然苦苦地在寻求突破困境之路,然而却深陷泥潭,难以自拔,找不到突破困局的出路。
    文学即人学,有人把作家笔下创作的人物比作经十月怀胎后诞生、成长起来的有血有肉有生命的艺术形象。邱婷婷笔下的这三个人物仿佛一直出现在她的眼前,不断地在追问着她:“我们怎么办?我们的出路在哪里?你不能丢下我们不管啊!”困扰着三个女人的问题,其实也正是困扰作者的问题。于是,作者读了很多书,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苦苦地追寻。作者所经历的学习、思考、追寻过程,使我联想起古代诗人几首诗中描绘的意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诗);“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诗)。没有白吃的苦,付出总会有回报,作者的学习,思考,追寻终于有了感悟、有了理解、有了省悟、有了顿悟。庄清茵、周碧芬、许晞茹这三个女人的“甦生”,如同凤凰涅磐。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写作是一个艰苦的酝酿过程,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烂熟于心,方能一挥而就。《甦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顺利问世了。书的最后,三个女人终于找到了出路,这其实是作者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为读者提交的答案。作者在书的后记中说:在今天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到处是纸醉金迷的幻象,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未能醒悟,只看到形而下的物质层面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活了一辈子都没活明白,不知道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不知道人的一辈子应该怎样度过才能不枉活此生。而书中的主人公终于找到了人生的真谛。读者在为她们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受到了某种启迪。
    相辅相成的双层结构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女人的情感丰富,各自不同的生活境遇、家庭婚姻、人生道路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小说中的三位闺蜜凑在一起时,总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她们的婚姻都不美满,但各自的生活境遇、性格、爱好、悟性却迥然不同。《甦生》的1号主人公庄清茵的戏份最重,她内秀、聪慧,看似文静,其实性格非常执着、坚韧、有主见,她坚守自尊自爱的底线,关键时刻敢作敢为,在任何情况下不改变好读书的天性。周碧芬同样命运多舛,在与命运抗争过程中,她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令人唏嘘不已。她是一位非常倔强的女性,能吃得苦,有韧劲。她以顽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终于在事业上如愿以偿取得了成功。许晞茹相比之下显得俗气、浅薄,贪图享乐,浑浑噩噩地混日子,随遇而安。三个闺蜜感情生活都不如意,她们对此的态度各不相同,由此演绎出了各自的故事,构成了小说的表层结构。
    《甦生》是一部具有双重结构的小说。三位女主人公一波三折的人生故事、情节线索为表层结构;另一层结构表现为对人物内在情感的从人性、哲学、宗教层面加以剖析,属于深层结构。
    小说的深层结构从形而上的角度对人性层面加以探索,对生命的的真谛进行透视,对人物的人生之路的加以思考,对人物悲欢离合故事的内在动因进行分析。如果说故事表层结构只是写了人物在做什么,那么在深层结构中则写了人物怎么做,也就是揭示了人物行为的思想基础。难能可贵的是,小说中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是有机统一的,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精心刻画,人物心灵世界的深入开掘相辅相成,相依相生,形成张弛有致的阅读效果。
    小说对社会变革的揭示,也属于作品的深层结构。《甦生》不是悲剧,也不是喜剧,而是一出严肃的社会正剧。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上世纪后半期到本世纪初,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闽南渔村和有大量人从此地移民去的香港。作者并没有正面去写改变了亿万中国人命运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在小说中是作为深层结构进行处理的,从中不难看出这一大时代盖在小说人物身上的鲜明烙印。文学作品里的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小说中的主人公,包括与之相关联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身上,无不打上改革开放这一特殊年代的印记。《甦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示了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的种种世相。主人公的故乡龙泊村并非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龙泊村村民思想观念、村里风俗习惯的深刻变化,折射出了时代翻天覆地的变迁。从龙泊村里小小的香远别墅,也能感受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形。作者并没有对改革开放的性质、改革开放对人物命运的影响从正面作理性的评价,只是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略加点缀。但是,我想将来的历史学家要研究改革开放这段历史,《甦生》中这些人物的独特命运,她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会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娴熟的艺术技巧
    《甦生》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不拘一格,叙述、白描 、抒情、议论自由穿插,根据需要而灵活运用 。
    小说主要用正面叙述的方式展开,也穿插了不少生动的描写。例如,开篇时写庄清茵清晨第一次去香港离岛时,有一段非常优美、精彩、抒情的情景描写:“……朝晖已驱散了浓暮天空洁白青蓝,晶莹四射。海面上许多海燕、海鸥不停地飞翔。对面岛屿的高峰上,无数的矮树中出现万千嶙嶙顽石,示现着万年不变的一即使是狂风暴雨,雷鸣电闪都纹丝不动的坚韧。”作者在这里并非单纯描写景物,写景与人物此时的心境、情感有某种关联,读来颇耐人寻味。
    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例如,第43章中,庄清茵想到自己同床异梦的夫妻关系,想到儿女将来受教育面临的经济问题时,对人物的心理有这样一段描写:“她突然觉得自己的心一下子衰老到了很苍老——应该有80岁了吧。她想到早已没有感情的夫妻又得睡在一张床上,以及无休止的虐待与背叛,在儿女的面前过着丈夫打、婆婆骂的日子,没有半点儿人的尊严!这种完全没有自尊,万分屈辱的生活绝对不是人的日子!……”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致描写,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显的十分丰满,富于立体感。
    书中别具匠心地穿插了一些精辟的议论。例如,第1章中,在展示了庄清茵一段心理活动之后,作者写道:“无私的大自然为人类演绎一幕幕高超奇美的艺术品,唯识者幸,开阔心胸,陶冶性情,愉悦身心,总是耿耿于名利者怎谙此中奥妙。镜随心转,如今心中充满了阳光,心光明了,一切都光明了,才能真正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像这类议论,都是作者有感而发的,内含某种哲理与情思,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有些议论还有助于加深读者对人物思想感情的认识。
    无论是在对小说主题的演绎,对人物的刻画,故事结构的安排,作者都做到了形象思维与理性的逻辑思维高度统一,做到了融理性的思索与情感的倾诉于一炉。
    就我个人阅读喜好而言,《甦生》这部小说还有一点略感缺憾。我个人比较喜爱带点幽默感的作品,从《甦生》中看不到什么幽默的情趣,我想与这部小说的主题和主人公令人揪心的命运,不无关系。我特别喜爱读幽默大师林语堂(邱婷婷是林语堂的闽南老乡)的作品。林语堂充满坎坷磨难的生活经历,使他对人生有深刻的体悟。在林语堂看来,幽默和严肃,往往是事物的两个方面,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不是喜剧中才有幽默,即便是悲剧,也可以有幽默 ,因为生活中需要幽默,无论生活多么的沉重、伤感,人总要笑着活下去。林语堂作品幽默文风的特色,表现为采用一种率性、随意的调侃笔法,妙语连珠,却时时暗藏机锋,在写人世百态滑稽的同时,每每不动声色地揭露人生苍凉的本相。在读《甦生》时,心情感到有些沉重,所以想:如果加点林语堂式的幽默就好了。这只是我欣赏文学作品时的个人偏爱,谈不上是《甦生》的缺点。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