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云端上的故乡》:浸注着乡愁的爱和痛


    

徐祯霞是陕南柞水的一个作家,她的新作《云端上的故乡》是为了记住过往,也是为了用笔记录下曾经真实的存在过的绿树环绕的村庄和那弥漫着乡土气息有着浓郁地方色彩的生活。
    《云端上的故乡》是一本自传体非虚构散文,徐祯霞以其磁性而深情细腻的语言文字,记叙了自己对于故土、亲人、乡亲们那些刻骨铭心的生活烙印和生命记忆的见证,以小见大,以点带面,通过一个村庄来反映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在这种变化中人们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和转换,展示了社会大背景下整个乡村面貌以及人们生活的巨大改变,凸显出了作者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独立思考。这部书以生动而饱满的人物和细节,描摹了改革开放前后40多年来的乡风民俗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化,有着深刻的体验和动情的描绘,具有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和时代精神内涵,更为难得的是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中所氤氲的对故乡故土及其父老乡亲的绻绻深情。这是一部诗情画意的山川大地之歌,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乡愁之诗。
    这部作品虽然写的只是柞水县下梁镇王坪村,是个个例,但是它却有普遍的社会意义,这些年,在城市化进程中,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村庄,因为地理的原因,因为建设的原因,因为投资的原因,因为安全的原因,因为国家扶贫政策力度的加大,使得村庄整体搬迁,尔后,这个村庄的行政建制改变了,叫法改变了,人、物、事统统更替与变换,那些原来固有的存在了几百年的村庄,就这样从那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消失了,以致到了无痕迹,但在整个的社会发展中,这又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徐祯霞用第一人称纪实的手法叙写这本作品,有着非常现实而广博的意义,她让村庄以文字的方式存活下来,是对历史的一个很好的复活和再现。
    作家本身就是社会的见证者和忠实记录者,更是思考者。社会的发展总是要以某些牺牲和改变为代价,要不然,社会就会永远停滞,无法前进,消失不等于不存在,它应该属于沉淀的历史的一部分。徐祯霞在这部作品中,以纪实散文的形式将王坪村的村容村貌、风土人情以及众多村民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在村庄中活着或死去,活着有活的意义和价值,死去有死的背景和根源。在这部书中,它通过一系列人物的成长和生活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个时期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客观而宏观地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风貌和村庄的形态,它是一个村庄的风貌,也是整个中国农村生活的缩影,既有着陕南地域特色,也有着时代的烙印和履痕,将人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情入理,而又客观充分,通过一代人、一群人、一个村庄,再现了一个社会,反映和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进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典型的历史意义。
    一个作家,写自己熟悉的东西是最得心应手的。在这部书中,所有的叙述和语言都是很流畅的,如行云流水,很自然地涌入到作者的笔端,那些往事,那些人物,那些生动鲜活的生活,像汩汩清泉,自然地流泄,整部作品给人的感觉是一气呵成,素材的运用与人物的设计恰到好处,每个人物的出场都反映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下的人物性格和特点,把握时代脉搏,紧扣时代旋律,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任何一部作品,人物的命运和时代都是息息相关的。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是要有时代意义和时代精神的,而在这一点上,作者处理得很好。当然,这个题材对于作者本人来说驾轻就熟,所有的人与事都可信手拈来,这是一部乡愁文学,也是一部社会变迁的时代志。作者跳出村庄之外,观望曾经休戚与共、朝夕相处的故乡,它记录的是故乡的风云变幻,也是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的回音壁,让村庄的过往在文字的书写中重现和复活,让历史和现实交融,以文学的方式重生和新生,因此这部书便有了对历史的回味和探寻生命发展的双重意义。
    (作者系陕西评论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