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领潮》:“抬头”与“低头”的智慧人生


    

纪实文学是以宏大叙事和发掘时代精神见长的文体。一部50万字《领潮:鲁冠球传》面世的意义,不仅在中国改革史的画廊上,增添了农民出身的民营企业家形象,更向这个沸腾的时代,提供了一个文化意义上的当代企业家样本。
    《领潮》的主旨,无疑是表现农民的群体觉醒。这种觉醒,来源于受到近代世界工业文明潮流召唤的人性觉悟。自16世纪中期张居正实施“一条鞭法”后,中国社会结构急剧发生变化,部分农民群体中的先驱者,如近代浙江的“宁波商帮”与“龙游商帮”,离开土地的桎梏转向工商业;而新时期改革开放大潮,更促使农民群体朝着改变自身命运的目标奔跑。在此大背景下,文本中的鲁冠球就不是单纯的鲁冠球了,作为新时代农民群体中的一员,他是此群体中的觉悟者与佼佼者。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抬头”和“低头”精神,代表了中国农民的觉醒、奋起乃至自觉、自悟、自持的特性。
    农民创业或说乡镇民营企业的发展,取决于“领潮人”的自觉“抬头”的实践与行动。鲁冠球在创业初期开修车铺、办粮食加工厂,把“拥有7名员工、4000元家当起步”的铁匠铺,投奔“宁围农机厂”,并向汽车配件行业发展,目的是改变农民群体的命运。这些故事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当时改革的春风尚未吹到农村,“赤贫之身”的鲁冠球,为改变自身命运做着“敢为天下人先”的事。没有他的“抬头”或说领头,也就没有后来的“万向节”项目、以及在全球名闻遐迩的“万向集团”。鲁冠球的成功,在于他敢“喝第一口水”,尝试着抬头做前人和别人没做过的事。
    作为当代大型企业一把手,鲁冠球这种农民式的“抬头”,还具体表现在自身操守的担当。就人性角度说,农民群体的“抬头”,最难的就是改变自身。作家陈冠柏在塑造鲁冠球形象时,重点采访了集团内外许多干部、员工和亲人家属,不遗余力地刻画出鲁冠球在74年的人生经历中,所体现出来的对自我操守的把持。令人感动的是,鲁冠球在把企业领上发展的快车道后,全家数十年如一日,过着极简的日子。这种罕见的个人与家庭人格自持和操守,使得他孜孜不倦地引领万向集团持续发展。
    如果说“抬头”表现了鲁冠球的精神外延,那么,他身上出现的“低头”品性,则是一种传统农民式的智慧内敛。虽然我们无法以简单的定义,去概括陈冠柏洋洋洒洒、诠释乡村铁匠铺到跨国集团公司的创业史诗,却可在文本所表现的细节中,窥探出主人公身上所遗留的农耕文明精神内涵。鲁冠球是个卓越的企业家,同时又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在其率领农民集体攀登的崎岖道路上,渗透着中国农民或说民族文化“内敛”的智慧。就此意义说,这是《领潮》另一层意义所在。
    “低头”,并非认输,而是智者的承让。在鲁冠球的职业生涯中,始终以一种农民式的诚恳与谦和,获得当地政府、企业同仁乃至国外商户的支持。就如他与美国舍勒公司在近20年“你进我退”或“你退我进”较量中,换取信任与合作。在鲁冠球的认知中,抬头(进取),是现代工业文明发展中企业家搏击生存的精神和本领;低头(承让),是中国农民保留传统农耕文明的美德与学问。退让的最高境界,正是现代工业文明核心进取精神的持续,双方比拼的是谁能笑到最后。
    至此,我们方才悟及:陈冠柏暮年捉笔《领潮》,旨在留下一份对时代英雄成长历程的思考。主人公农民企业家鲁冠球,以他艰难探索且获得成功的一生,为大时代奏响一曲中国农民式的“进取”与“承让”的凯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