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断舍离》:重返生活真实现场,尊重生命本来模样


    

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除了通过他人的生活感知外面的世界,从中得到思考和领悟,我们更渴望能被理解,被感动,从而获得一种力量。明白这点,就能很好理解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为何至今热销,因为他不但讲述了那个年代黄土高坡上发生的事,更把温暖关怀给了笔下的人物,而这份温暖最终传递到了读者身上。我们处在一个人人忙碌的年代,很多人来不及好好吃一顿早餐,更无暇去思考、理解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们需要文学。在某一个喘息间隙,借着文学,借着里面鲜活的人物,借着他们的喜怒哀愁,去感受生活,去思考人生,最终给予自己力量。好的文学能帮读者完成自己和内心的沟通,雷默的《断舍离》就是这样的作品。
    小说一开始就给出了矛盾。女友不喜欢小孩,而男方恰恰相反。女友不喜欢小孩是小时候见过表叔、表婶为超生东躲西藏、狼狈不堪,更因表叔、表婶为生男孩而送掉女儿。男友不敢直面这个矛盾。雷默用“那时候两个人处在热恋期,宽容失去了应有的分寸,意见相左时总会下意识把让对方不快的想法隐藏起来。”“郭嘉心里有点怵,害怕一谈论这些问题就把筱青吓跑了。”等几处描写就勾画出男友逃避型人格倾向的心理特征。
    这样的开场矛盾会让人误以为随后会进入实质矛盾阶段,事实上他们融洽地结婚了,还养了一条狗。这是一个重要设定,妻子的母爱被宠物狗唤醒,又因狗毛过敏患上哮喘。丈夫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妻子越来越依赖他。妻子愿意生孩子不是嘴上说的胆子会大,而是她知道丈夫喜欢孩子,这是她对丈夫的爱。生育后,妻子被自己的孩子彻底地收服,对儿子的付出超过了丈夫的付出。
    雷默描摹这对都市男女在恋爱、结婚、生育后的种种状态,多维度还原了真实生活现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妻子青睐小米洗地机,丈夫想把家电全部换成米家智能家电,他们和很多当下的年轻人一样,喜欢新事物,也愿意过透支的生活。“米家”“小米”品牌的出现,给我们的就是当下故事的熟悉感。我一直认为小说应该适度出现有代表性的品牌,因为品牌中的某一个产品具有时代指向性,没有人可以脱离时代而存在,在反映在小说中就是一个作品的背景和底色。
    儿子五岁时,因为一次疏忽,感染了肺部。丈夫这才想起儿子出生前,他曾在水仙岛送子观音前许愿,他担心这场病是因为没有还愿导致的。夫妻决定儿子病好后就去还愿。“愿成则还愿”是中国百姓的朴素心理。这是小说中关键的一个设定,它延续了前半部分的真实感,又顺势开启后半部分故事的演进,精巧至极,又很雷默化,在一个毫不起眼的地方打开缺口,然后让小说从日常性叙事向荒诞变形的方向发展,带入阅读之后,你又会反应过来,这似乎是我们日常中最容易忽视的东西,雷默只是通过小说的方式把这些东西给放大了。
    雷默在真实地理环境中虚构了水仙岛,但岛上的信仰是真实的。雷默一步步将这对夫妻推向残酷现实。还愿时,慧根颇深的儿子被德高望重的方丈看中,几经变故,天性向佛的儿子自愿出家为僧,夫妻舍不得儿子,又担心勉强留住,日后会有更大的灾难。
    阅读至此,每一个读者,尤其是有孩子的,都会问自己:换我,会做怎样的抉择?生出天选之子,对父母而言,是幸运,还是“劫难”?拥有灵童慧根,对儿子而言,是幸福,还是不幸?如果对父母而言是“劫难”,对儿子而言却是幸福,那又该如何抉择?
    雷默将理性的哲思与可以虚构的,可以感性的文学融合,让文本虚实结合,生出一种神性的品质。因为前一部分对生活现场的真实描写,我们愿意相信这个故事,所以会纠结主人公后一部分的抉择。事实上,无论选择哪个,都不会两全其美。这就是生活。
    小说最让人深思的部分是“父母”与“孩子”。两人虽新婚组建了家庭,但父母眼里他们还是孩子,他们很少做饭,时常点外卖,双方家长定期送来吃的,又帮忙打扫卫生。广泛意义上这是父母的爱,但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父母对他们边界的一种冒犯,因为两人都觉得两边大人破坏了小家的平衡。当他们成为父母,年幼的儿子自愿去水仙岛出家时,他们无法阻止后不得不同意,妻子仍然以居士之名出现在儿子身边,儿子不厌其烦,因为母亲侵犯了他想要静心学习的边界。我们相信在雷默没有写的那个留白中,一定会有他们家长得知孙子(外孙)要出家时,火急火燎赶往他们家的场景……
    《断舍离》没有悬念,也没有“倒叙”或“插叙”,它只是简单的“娓娓道来”,却能让人一口气读完,这足见雷默的文学素养及功底。众所周知,这位郁达夫小说奖获得者善于用朴实、简短的语句勾勒人和事本身的模样,传递真实情感,还原生活本来的现场。都说人与人的沟通中,真诚是最大的必杀技,而作品和读者的沟通中,真诚同样是最具感染力的要素。因为文学的本质是一种人文精神,深刻的人文关怀是文学最大的魅力。
    雷默在《大樟树下烹鲤鱼》写出过“当烹鱼人做出真鱼时,人心是假的,当烹鱼人做出假鱼时,人心却是真的”哲学式思考。《断舍离》是他更贴近生活与时代的作品,相信每一个看完《断舍离》的读者都会豁然开朗。愿这份领悟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豁达:尊重生命本来的模样,包括你自己和你所爱的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