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专题研究 > 其他研究 >

文艺评论要成为文艺创作的镜子和良药 ——文艺评论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发言摘要


    10月17日下午,光明日报文艺部与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艺术报在京联合举办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与会的文艺评论家结合自身理论思考和思想认识,畅谈了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现刊登与会者的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1)正确对待文艺与市场的关系事关重大   李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
    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习近平同志的这一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文艺理论的最新阐述,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文艺发展经验的概括和提升。这个论断如此鲜明、响亮,为今后更好地处理文艺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做出了更加明确又有力的指导。
    市场经济与文艺发展的关系是两重性的,一方面,市场机制能够激发精神生产主体及创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竞争推动文艺繁荣。另一方面,那些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相逆反的市场信息又必然对文艺创作产生误导作用,诱使某些创作者为赚钱而忽视包括审美价值在内的精神文化价值的追求。总书记的讲话来得太及时了,令人警醒、叫人深思。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更好的处理文艺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献计献策。
    (2)用价值观平衡文艺与市场的关系 张德祥(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习总书记的讲话充满了新意,旗帜鲜明,振聋发聩。比如,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了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能沾满铜臭气。又如,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的中心环节,强调了创作,强调了作品。比如,作家、艺术家应当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等等。习总书记这些判断和要求有力地校正了文艺的价值观。
    习总书记关于如何处理市场和文艺之间关系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价值与市场之间关系的科学阐述,为我们今后做文艺评论工作增强了底气,增强了我们坚持美学的、人民的、艺术的、历史的这样的价值观的底气。这个讲话是划时代的,必将对今后中国文艺的发展产生强烈的、巨大的影响。
    (3)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 最新成果的集中体现 仲呈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如果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成果的集中体现,那么习近平总书记15日在文艺座谈会的讲话则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健康繁荣的科学理论指南。这一成果集中体现在总书记关于文艺的人民性的深刻阐述。
    习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是他在这次座谈会上,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加一贯坚持的文艺创作的“人民性”观念大大深化了。他强调,除了向今人学习,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外,还应该向古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同时要向世界学习,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做到开拓创新,中西合并、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地繁荣起来。习总书记阐发文艺的“人民性”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基础和全球视野,需要我们在文艺理论和文艺实践中加以认真研究和切实运用。
    (4)文艺最大的市场永远在人民中间  李春青(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习总书记反复强调,文艺作品要“人民喜闻乐见”。这是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一贯精神,但是在新形势下,人民的构成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这个概念是具体概念,不是抽象概念,“人民”并不意味着层次低,更不意味着没有文化的或者文化水平低,“人民”是一个发展的、变化的概念,更是文艺保持生命力的土壤。不少普通百姓在艺术品位、知识积累、思想深度上并不一定比专业的艺术家、作家差,甚至可能个别方面更有高见。名家大师也往往藏在民间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文艺工作者要是离开人民,自己高高在上,他的作品一定会没有生命力,也一定不会有更大的市场。
    在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和市场问题是一个很现实很尖锐的难题。文艺如何既把为人民服务、创作喜闻乐见的作品等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又运用一些有效的手段(包括技术手段和市场营销等),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不仅需要文艺工作者深入研究和思考,更需要包括政府管理在内的市场规范和行业自律等相关部门共同努力。
    (5)媒体要注重价值引领 刘玉琴(《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
    文艺的方向问题和与人民的关系问题是总书记着重强调的问题,直指当前中国文艺工作的核心问题。作为媒体——文艺战线的一员,一切文艺宣传报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都要坚持反映好人民心声,坚持“二为”方向,坚持正确的导向,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和舆论的支持。媒体是宣传报道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应当努力推出具有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民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文艺作品。
    媒体要坚定不移彰显社会正气,持之以恒传递正能量。当前,面对物质诱惑的增多,人心时常漂浮,加上快餐文化的流行、信息碎片化传播和网络舆论空间的众声喧哗,真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媒体在关注文艺创作的新成果不断涌现、人民群众的艺术创造精神不断涌流的同时,更加广泛关注社会转型期的复杂现实,把握当代人的文化生活和内心世界。对一些文艺现象敢于褒贬,明辨是非,对文艺乱象敢于亮剑,立场坚定,及时发声,这也是媒体义不容辞的文化担当。
    (6)“高原”与“高峰”傅庚辰   (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原副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就交响乐创作而言,我国不缺人才。首届“金钟奖”参评交响乐作品121部,评出金奖《土楼回响》。近期,出现《人文颂》,受到好评。但是,在新中国成立50年、60年、改革开放30年等庆演中,还是演奏《梁祝》《黄河》《红旗颂》,在国外演出的中国作品也很少。
    长期以来,在教学创作中照抄照搬外国现代技法,脱离中国国情。指挥家陈燮阳说:“有些作品乐团不愿意演,指挥不愿意指,听众不愿意听。”
    我认为在创作思想上要提倡现代技法中国化,音乐语言民族化,音乐结构科学化。对现代技法不能照抄照搬,中国作品要有中国风格的美好旋律,作品结构要符合作品的需要,符合音乐的发展规律。这是中国作品从“高原”走上“高峰”的必经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必将深刻地影响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让我们充满激情地为人民创作出无愧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峰”作品。
    (7)文艺需远离浮躁、重建斯文   赵彤(中国视协理论研究部主任)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列举了很多不良的文艺现象。这些现象的共同点是粗糙、浅薄、拼凑和自虐,缺乏的是涵养、修为、从容和静气。我以为,急功近利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斯文不在,所以东热学东、西热抄西,中国作风和气派也就难觅踪影了。
    我以为,斯文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内涵之一。重建斯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得以实现的基础和标志。更重要的是,现实也为重建斯文积累了条件。在经济自信日益巩固的同时,我们要大力建设文化自信,成为与经济规模相匹配的文化大国,没有自己的文化气质是不行的。三千多年来,我们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礼乐文化的基点就是斯文。我们应该告别“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观念了,没有文化滋养的经济只能是粗放的经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文艺的责任应该是在继承中创造出具有中国底蕴、东方气质和世界影响的中华文化新风尚。
    (8)时代高度与文艺责任 向云驹(中国艺术报社社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高度决定眼界和世界,高度决定广度和深度,高度决定胸怀和情怀,高度决定境界和精神,高度决定信仰、信念和信心。习总书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为文艺工作确立了新的目标和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
    新的历史高度,首先是我们必须站在中华文明的伟大传统和优秀文化所达到的高度上,开创中国文艺的新天地和新境界。其次要站在中国近代史以来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伟大革命、建设、改革、创新、发展的高度上,成就当代中国文艺发展的新气象和新气质。再次是要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高度上创造文艺新辉煌。文艺是时代之子,文艺也是时代的感应器,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文艺,伟大的文艺必然回应伟大时代风雨雷电的轰鸣。文艺工作者必须认识到我们的使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创造社会主义文艺作品的新繁荣和新辉煌。志存高远,文艺才能引领时代风尚大潮流。
    (9)牢牢抓住四个关键词 庞井君(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学习领会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要牢牢抓住四个关键词。
    一是“时代”。准确把握住经济全球化大势所趋、互联网技术蓬勃创新、思想文化多元多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等时代特征,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
    二是“作品”。不仅要关注名家名作,更要关注新人新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对作品进行评判和鉴赏,说真话、讲道理,不断增强文艺评论的针对性、公信力和说服力。
    三是“人民”。充满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喜怒哀乐中找到评价文艺作品的基本遵循,找到人民看得懂、愿意看、喜欢看的生动语言和清新文风,真正做到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为亿万人民鼓与呼。
    四是“价值”。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评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扎根时代、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扎根中华文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历史潮流,深入研究中国审美价值和现时代中国美学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美学精神,形成科学的文艺评价体系。
    (10)文艺作品要为人民,市场效益要取之有道   路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习总书记的讲话指出文艺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要给人理想和希望。文艺的本质功能就是要用价值观影响人的精神,进而激励人的实践。文艺的社会责任重大,文艺不能过度娱乐化、淡化精神价值,文艺不能充斥铜臭气,不能为经济利益而用调侃崇高、善恶不分、低级趣味等不健康的东西吸引眼球,市场效益要取之有道。
    讲话还提出文艺要以创作为中心,重在出优秀作品。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党关于繁荣文艺政策的具体丰富,体现了文艺工作重在建设的精神,反映了解放和发展文艺生产力,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主要特征。启示我们:对待文艺的一些问题和矛盾,更根本的解决,应该通过发展的方式,用多出好作品的方式来实现,要有好的体制机制把文艺家的精力和聪明才智集中于创造力的发挥上,充分调动文艺家创作优秀作品的积极性,用优秀作品团结人民、鼓舞人民。
    (11)文艺工作者应走在时代前列   陆建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使用“人民”这个词。我认为“人民”的包容性是很大的,应该包括各行各业的人士。延安时期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现在是文艺创作“以人民为中心”,而“人民”的范围要比“工农兵”更宽广。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社会变化,这巨变恰恰是“中国梦”的体现。现在文艺作品的受众对文艺工作者的期待要比72年前高,甚至高出许多;而且,这种期待并不是单一的。中国的现实五彩缤纷,他们期待的密切联系现实的“真善美”的表现形态,也是五彩缤纷的。专业的文艺工作者只有加倍努力,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才有可能不负众望。
    文艺应该是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念的最深刻、最细腻的体现,这些观念并不是口头禅,它们渗入人们的潜意识,内化为本能或习惯。文艺工作者并不是在消极地记录价值观念,他们还在不断改变旧观念,形成新观念。正是在此意义上,他们走在时代的前面。
    (12)建立文艺评价的“中国标准”  王丹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高屋建瓴地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这既是文艺创作的永恒法则,更是文艺评论的时代指针。
    文艺评论必须以坚定的“人民立场”,坚持人民性标准和艺术性标准的统一。评论者只有把“是否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评判文艺作品的最高标准,才有可能让广大创作者真正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与价值取向,进而诞生出为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真心满意和真情欢迎的精品力作。文艺评论必须以自觉的“理性定力”,坚持抵制低俗的底线意识,绝不能在喧嚣中滑向无底线、无自律、无良知的市场泥潭。文艺评论要坚持公信力、正能量,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评论之根基,讲实话、用实功,不让评论声音掺杂进铜臭气。文艺评论必须以鲜明的“时代意识”,对文艺创作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发挥评价和引导功能。需要探索适应时代、适应国情、适应社会的评价标准,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标准”,拓展文艺评论的有效传播,积极占领评论发声的制高点。
    (13)守导向、立标准、带队伍、拓阵地、搞研究   夏潮(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习总书记对文艺评论工作作了十分重要和精辟的论述。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要牢牢把握文艺批评的导向和标准。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
    当前思想文化交融、交流、交锋日益频繁,文艺传播方式、文艺市场日趋复杂,这种形势下文艺批评突出导向更加重要。还要坚持批评的科学标准,坚持人民的评价、专家的评价和市场检验相结合,不能盲目跟市场走,不能在市场大潮中迷失方向。
    加强文艺评论队伍和阵地建设是关键。我们要团结凝聚起一支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热爱文艺评论事业的高素质、专家型文艺评论人才队伍,注意培养和扶持青年文艺评论人才。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在网民中涌现出来一些有影响、有一定理论素养、坚守道德底线、充满正能量的草根艺术评论者。我们应该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们、引导他们,使他们成为评论的有生力量。在评论阵地建设方面,除了巩固主流媒体这一坚强阵地,还要积极拓展新媒体评论空间。这样,我们的文艺评论事业就会兴旺起来。
    原载:《光明日报》2014年10月21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