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专题研究 > 民间文化研究 >

计算机与万维网时代的关公研究


    我从上一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关公崇拜研究,基本上是与计算机中文软件和中文万维网的发展同贯共轨,齐步进行的。盖缘关公崇拜涉及年代长,社会影响广泛,从清代溯至汉末,基本上呈金字塔状态,越往后面影响因素越复杂多样。目前我的研究已经析为五部文集,即《伽蓝天尊——佛道两教的关羽崇拜》、《超凡入圣——宋代儒学与关羽崇拜》、《多元一统——元代的关羽崇拜》、《护国佑民——明清关羽崇拜》和《燮理阴阳——〈关帝灵籖〉及其研究》,用Word 统计超过两百万字,加上所附数以百计图片及排版,大约240 万字左右。对于个人而言,不过是项不大不小的成果,由于立意在于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资料来源未免琐屑繁杂,以今日内地公共图书馆利用条件而言,就算得上庞杂。幸而遇上了计算机中文软件及中文万维网技术的流行,使这项纯属个人的研究得以完成,感慨良多。谨将个人体验汇报如下。
    最初1988年购置计算机,不过是为了矫正自己“十步九回头”的写作习惯。每当写作,起稿阶段最为踌躇,“一名之立,旬日踟蹰”,初稿甫毕,又经常“乾坤大挪移”,斟酌反复,不能自己。图的就是计算机上改动方便。不料当年购机容易,却无成熟的中文软件,先是请中国科学院文献中心的朋友代装他们研制中的软件,后又求栾贵明先生和田奕代装他们开发的中文系统,才勉强在一个286的机子上开始了无师自通的中文写作。其间不但使用全拼犹如蜗牛爬山,而且误操作删却数日甚至数十日录入文稿之事也时有发生,懊恼痛悔,兼作并发,至今回念,犹存余悸。此后屡试多种中文软件,包括金山、联想,幸有一犬子此后加入IT 行业,熟悉其中铆窍门道,才渐渐走上正规。所谓“熟能生巧,巧能生华”,发而不收,终有小成。我曾在自序中言:由于“奋力升级换代,与时偕行,自行购置了扫描仪、数码相机、读写光盘等辅助设备,可以方便地利用电子光盘图书及互联网上的图书馆资料及信息,丰富充实本书资料来源,亦为一大快事,也是能够完成此书的技术保证,不可不述。”
    电子图书即光盘资料的使用,则是另一快事。尤其是“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图书馆秘藏之物,窥见已属不易,何况随意翻检,截图。拙作所以大量使用该书,正因其扫描图本检索方便,引用确的。虽非善本,恰恰能见出清人眼光胸襟,类似体验还有网上图书馆,本人使用的是“超星图书卡”,可以检索部分大型类书,如《永乐北藏》、《道藏正统》、《藏外道书》、几种大型方志辑存以及台湾出版的明代文集影本等,按叶复读,其乐无穷。2003年SARS期间摒除外鹜,谢绝酬酢,专意于此,所获甚大。可恼的是部分类书不作目录索引,致使检索无门,费时费力,殊为不便。
    网上搜索,是互联网时代一大乐趣,用计算机而不上互联网,无异株守自宫。不仅可以发现新资料,了解新动态,而且能够复验资料,补充论据。例如李自成大顺军是否信仰关公,史无明载,学人也略而不提。虽有迹象,苦无实证。我在网上发现山西盂县尚存系年“大顺”的新创关帝庙碑,才使这一悬案有了实证。此外,现存南宋建炎年间关庙木构为今存最早关庙的消息,也是在山东广饶文物网站上查获的。在搜图方面,发现了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两宫回銮”时西人所摄慈禧拜祷前门外小关庙的照片,也是可遇难求的。只是网上资料文字常不精确规范,包括一些专业网站刊载的资料,往往需要复核,是一憾焉。
    字库问题是汉字文献处理的一大瓶颈。早年6700字的“国家二级字库”之简陋固不待言,即使现今两万字的“大字库”仍不敷用,最明显的例子是《易》号为“众经之首”,但六十四卦的符号却在其中毫无显现。大而言之,至少“六经”所用文字都应该在字库中留下位置。正缘此憾,我们才有理由期待朱邦复先生的“中文系统”能够尽早成为古代文献处理的国家标准,没有这样一个标准,好说是无法沟通,坏说则混乱撞车,莫衷一是。有这样一个标准,在大一统前题下,再有些小自由,便是实惠学林的善举了。在退一步讲,“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可以定一个供古籍用的标准,也是一件大好事。免得日子久了,再一统,更困难。统一标准,可以推动中国文化文献整理研究产业及网络信息流有一个较快的发展。
    人文研究向来个人色彩极浓。毫不夸张地说,内地公共图书利用的不便,和国家专业研究机构网上信息的匮乏滞后,极大地催生了计算机及万维网的需求。尽管技术发展迅猛,但是观念改变尚需时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