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行至当代,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了儿童的日常生活,并构成他们生活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也呈现出与这一代儿童最为亲近的心灵距离。这决定了当代儿童紧密追踪的兴趣点、当代儿童文学展开幻想的策源地,不再是过去的田园牧歌、森林童话,而是时刻与他们发生关联、带来改变、产生共鸣的科学技术。这是对少儿科幻作家巨大的鞭策。 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少儿科幻文学受到的重视度与实际的创作量,显见地呈现出提升与增长。涵盖少儿科幻题材的“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自2013年启动,至今已坚持八届;同年,科幻文学领域,董仁威、姚海军、吴岩等均敏锐预见了少儿科幻巨大的发展空间,于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中专设了“最佳原创少儿科幻图书奖”,到第八届又分设了中长篇奖和短篇奖两大类。2017年,成都《科幻世界》承办的国际科幻大会开始设立“少儿科幻”分论坛,2019年,“少儿科幻星云奖”在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中独立出来,直至今天,第三届也即将揭晓。这既促成了科幻文学圈内部对少儿科幻的关注与聚力,同时促成了一批坚持从事少儿科幻创作的作家有了创作归属感与交流契机。 纵观2021—2022年少儿科幻文学的发展,呈现出创作队伍不断扩容,出版阵地不断拓展,评论力量初步跟进,社会关注度不断提升的发展态势。 一、创作队伍扩容,作品走向多元 从创作队伍看,少儿科幻文学的发展,已经逐步显现出前期策划推动发挥的巨大作用。作家层面,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度参与少儿科幻创作的作家数量已近百位。扩容作家队伍的来源有三:其一,数年来坚持儿童科幻文学创作的作家;其二,从儿童文学领域投入少儿科幻创作的跨界儿童文学作家;其三,从科幻文学领域投入少儿科幻创作的跨界科幻文学作家;其四,新世纪以来在多项促进活动中脱颖而出的新人作家。 上世纪末新世纪初,从事少儿科幻与科普文学创作的作家屈指可数,刘兴诗,张之路,杨鹏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新世纪初的第一个十年,可以视为引进版幻想类儿童文学畅销书的天地。异域幻想对儿童强大的吸引力,以镜像的方式唤起了对本土儿童文学幻想属性的张扬。少儿科幻则以一种与科技时代高度契合的幻想模式,成为本土幻想儿童文学发展的主流之一。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创作重心始终在儿童科幻文学的作家包括杨鹏、超侠、陆杨等,在多项评奖促进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作家包括马传思、王林柏、姜永育、蓝钥匙(李军政)、徐彦利、小高鬼(张军),何涛,石囡、任军、源娥、杨万米(杨华)、徐东泽、狐习(胡绍晏)等;在儿童文学领域跨界投入少儿科幻创作的作家有伍剑、廖小琴、彭绪洛、黄文军、秦萤亮、李珊珊、李晓虎、小酷哥哥、周敬之、周志勇、汪玥含、刘东、翌平、刘虎等;从科幻文学领域投入少儿科幻创作的跨界科幻文学作家的有王晋康、吴岩、董仁威、赵海虹、程婧波、凌晨、彭柳蓉、宝树、江波、索何夫、艾天华、萧星寒、邹瑾忆、唐哲等;新人力量有贾煜、左文萍、胡晓霞、潘亮、苏莞雯等。 上述作家2021—2022年度基本均有新作面世,显示了持续的创作力。综观2021—2022的少儿科幻创作,可谓面貌丰富,趋向多元,既承继了少儿科幻文学的某些创作传统,也凸显了新时代以来的鲜明变化,概括如下: 第一,少儿科幻仍以系列化、类型化图书为主流。 2021—2022年出版的少儿科幻作品,系列化形式的图书占了大半。其中不乏已经树立了一定的口碑,受到儿童读者喜爱的作品。如凌晨的“开心机器人”系列,2021年推出《开心机器人·启动新地球》(希望出版社),作品描绘小学生徐炳琨、宋东、张小磊与机器人开心再次前往未来的故事,行文活泼,想象丰富,主题指向了拯救人类和机器人文明,触及了人类和人工智能未来可能面临的两种文明共存的新境遇与新问题,提出了朝向未来的思考。江波的“无边量子号”系列2021年推出第三部《迷途》,2022年又推出了第四部《火星》,这是少儿科幻“硬科幻”书写的标识性作品,江波的创作扎实,科幻境界理性、深刻、壮阔。王林柏的《拯救天才之墨子的奇木鸢》、《拯救天才之天才原始人》(大连出版社)是“拯救天才”系列中的新作,作品延续了作家一贯的严谨的创作态度,并有意识地将古代文化与现代科技做了巧妙融合,文笔生动,妙趣横生。彭绪洛的《野人寨》系列(中信出版集团)延续了他一贯的“少儿科幻探险”小说创作定位,专注于深耕他所熟悉的探险文学领域,聚焦神农架原始森林,以人类的意外闯入展开故事,探索神秘的野人寨,追问野人从哪里来、野人与人类的关系等问题。小高鬼的“中华少年行”系列推出《中华少年行·医者仁心》(希望出版社)也仍以传承历史文化的历史科幻为创作出发点,选取中华文明史中的少年英才,以科幻为桥梁,联通古代少年与当代少年,共同经历困境、战胜困难,弘扬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此外,超侠的“超侠小特工”系列、陆杨的“中国科幻新纪元之超能少年团”系列等也屡有新品面世。 少儿科幻系列创作中,还有一批新近崭露头角的作家作品,更加着力于作品的趣味性与可读性。如丙等星的“神空驱动”系列(少年儿童出版社),2022年出版第四本《重启丰年》。在《重启丰年》中,作者以科幻故事的形式承载了“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的内涵。该系列也属于地球灾难叙事,入选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文化艺术资助项目,“奇迹童书大赏”2022年最值得推荐的50种童书等。苏莞雯的“三千世界”系列(中信出版社),以一名19岁的女大学生吕可颂为主人公,描述吕可颂遇到一只从平行世界缺口“掉落”的高智力袋鼠,之后又不断遇到其它“掉落”的动物,达成了拥有智慧的动物们与人类的碰撞交往,也生出了许多惊奇感与趣味性。吕可颂送动物回家成为叙事线索,作品在营造妙趣的同时,指向探寻人类文明与不同文明共处的方式。章鱼的“奇幻章鱼国”系列2021年又新出了《奇幻章鱼国小矮人变形记》(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讲述了一群少年在章鱼国里发生的一系列奇幻故事。诚如书系的定位,这属于一套“轻科幻”作品。少儿科幻系列还有如童喜喜的《少年元宇宙(第一季)》(电子工业出版社)全三册等。 另外,面对相对低龄儿童读者的科幻插图本、绘本系列也有不少。有如马传思的《超能熊猫·第2季》(大连出版社),该系列是写给小学低年级孩子的少儿科幻作品。超侠与小高鬼创作的《给孩子的科幻绘本》(童趣出版有限公司)2022年也出版至第二辑。这套书以绘本的形式,为孩子们讲述发生在星际间富有童趣和冒险精神的科幻故事。还有常立的《机器人寻岛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绘本套系共四册,故事背景设置在人工智能和信息时代,隐喻了机器人真切走进人类生活的未来思索。上述作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的趣味性讲述,适应了低幼读者的阅读需要。 单部的少儿科幻作品,从市场传播的层面看,无法达成影响叠加的效力,但在创作表现层面,则较利于聚焦和深度传达某种思想内核或精神内核。如2021年度出版的马传思的《蝼蚁之城》(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已经在上届少儿科幻星云奖评奖中获得认可。还有如马传思的《烈焰星球》(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将主人公马塬设定为仅存人类中的一员,在地球避险过程中逃往太空,抵达一颗地质环境极不稳定的烈焰星球,与烈焰星球上的原住民图根人相遇并共同历险。故事同样触及了人类与非人类文明的相遇——这是科幻小说的经典话题,也同时将共同的未来假想敌指向了超级人工智能。新锐作家贾煜出版少儿长篇《冰冻北极》(晨光出版社),属于“红领巾追寻中国梦·未来岛原创少儿科幻精品书系”,故事缘起于一群来自北极海底永久冻土里的微生物被带到雪山冰川研究站。贾煜的另一部少儿长篇《改造天才》(北京少儿出版社出版),故事设定在未来某组织研发了一种大脑改造术,可以催生孩子的天赋潜能。作品以科技正义与家庭亲情做了光明的收束。2022年还有杨晚晴的《日落之城·远行》,属于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时光球原创少儿科幻小说”系列。作品以双线叙述讲述了发生在异星的故事,隐喻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旨。陆杨的《地心冒险大救援》(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从一个“地球望远镜计划”,引发一场由的"小龙冒险队"拯救地球内部“人类"的历程,呈现了又一次由少年主导的冒险与拯救。 第二,来自跨界创作领域的着意开拓与个性化定位。 一方面,科幻文学领域的跨界创作者,是近年来少儿科幻文学创作队伍扩容的主力。他们的创作,更多呈现了对科幻文学创新性与少儿科幻精神价值传达的关注,比如吴岩的《中国轨道号》,以回到过去的方式,起笔于1972 年乍暖还寒的初春,描写以“小岩”为主角的一群孩子在空军军事装备研究所部队大院的童年成长。朴素真实的生活摹写,科学元素的融合与有意味的科学畅想,构成了作品新异独特的科学气息,作品也因此在2021年荣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这对少儿科幻跨界创作是巨大的鼓舞与肯定。 2022年,科普科幻作家董仁威的长篇少儿科幻小说《三星堆迷雾》在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面世,该书获少儿科幻星云奖原创少儿科幻图书征集专项奖特别奖。这部作品明显有别于我们惯常读到的少年科幻小说。它不是被新奇故事驱动的讲述,而是一种探究精神的驱动。它的核,并非故事,而是一种人文情怀。作家以一路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叙事,指向巴蜀文明的诸多未解、未证之谜。诚如董仁威在序言中的表述:作家是意在“假‘科幻小说’之外衣,将我的种种推测公之于众”。也出于这样的以探究精神驱动的创作动机,作品采取了科学思维的写作模式,展现了董仁威少儿科幻创作的创新魄力与文化深度。同样于2021年获少儿科幻星云奖原创少儿科幻图书征集专项奖的宝树的《猛犸女王》,也是作家向少儿科幻领域拓展的一次探索。作品回到远古展开幻想,生动描绘了人类数百万年进化史中的某个关键阶段,假想了世界各人种的生存地域与格局,古生物知识铺陈地非常扎实,人类、各族群、人犸怪、猛犸等各种生物之间的生存法则,不断面临的冲突,人类的贪欲、野心,私心的拷问,曾经萌生的和平共处的理想,都借助想象的情节做了入情入理的描绘。作品情境生动,主题富有深度。宝树2021年出版的《灭绝古陆》(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同样体现了作家的科幻风格,作品以南极洲板块演化为题材,回溯至一千多万年前的绿色的南极洲,不仅真实展现了许多远古生物学知识,而且赋予这些古生物原型以生动丰富的生命情感,以此启示人类身临其境的生态反思。陈楸帆的《零碳中国》(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是2022年度一部科幻科普融合的代表性作品。作品立足碳中和时代背景,以生活在2021年的10岁中国少年为主人公,由少年意外地收到神秘邮件、参与小游戏、参观神秘大厦、参与对抗零碳行动的组织“黑金军团”等一系列事件,贯穿了零碳技术可能对建筑、交通、农业、工业等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重大改变,幻想了向零碳社会转型的未来景图。作品中穿插了低碳技术、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及新材料等相关的科学知识,将科普和科幻融合于一体,凸显了绿色发展观,有益地引导了青少年建立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上述作品,在少儿科幻的科幻形式与精神格局层面,做出了突破性的表达与呈现。 彭柳蓉中篇《发光的尘埃》(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则具有鲜明的青春文学气息与悬疑科幻色彩,两位少年主人公穿越时空的情感交汇,人类个文明的过去与未来铺展的辽阔想象,构成了作品浩大的思索空间、浪漫的想象滋味与富于新意的文学表达。超侠的《葫芦里的人》(《中国校园文学》2021.6),将科幻故事融入了传统文化韵味,古朴气息与科幻气质相融合,具有乡野民间故事的叙事滋味,颇有创意。超侠2022年度创作的少儿科幻中短篇《巨人的城市》(《少年月刊·初中》2022年1—6期)提供了一种科普意趣的科幻小说创作方式,初看有些“反乌托邦”色彩的,无处不在的巨人像神灵一样照拂着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他的巨手不仅是造物之手、基建之手,也会在每一个应急、救灾、抢险的场合及时从天而降,但巨人却不允许人们走出城市。继续读下去,由一粒巨人的细胞进化而来的微观城市出现了,情节变得扑朔迷离,微观城市里发生的一切都像是在重演现实城市中发生的一切,原来“一座城市就是一个细胞”。作家带着读者以巨人视角俯瞰世界,结尾处,主人公“逃离”了城市,告别了巨人,也成长为新的巨人,去开创另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作品脑洞大开,且具有浓郁的思辨色彩。左文萍作为少儿科幻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从“少年原野科幻探险”系列开始便受到普遍关注。她的“少年原野科幻探险系列”(中信出版社)2022年出版了第七部《四维迷宫》,讲述在一个超级立方体建筑里发生的故事。她的创作可兼及科普、科幻、悬疑、冒险等多种风格,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她在科幻创意方面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短篇小说《圆形女孩》(《科幻世界·少年版》2021.5)构思巧妙而富有新意。作品描绘一个圆形女孩从二维世界来到三维世界的故事,想象合理而逼真,人物形象塑造周延而绵密,情感表达细腻动人,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另一方面,儿童文学领域的跨界创作者,是近年来少儿科幻文学创作队伍扩容的又一主力。他们的作品多致力于借助科幻的形式传达人文思索与人性关怀。2021年的作品,如廖小琴的《杜杜来到布谷村》(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着较为浓郁真实的现实生活气息,男孩杜杜和他的母亲来到民风淳朴的布谷村,村里的男孩银豆却发现了这个“杜杜”的奇异之处,两个男孩由此逐渐相知并成为朋友。由现实生活切入的故事,融入了对少年的心灵关爱和对现代基因科技发展与人类关系的反思。周昕的《手机里的孩子》(大连出版社)同样是一部以幻想手法聚焦现实问题的作品,直指当下已触发普遍忧虑的人与手机日渐绑定的生活模式。作家以黑色幽默手法放大未来隐患,捕捉了“手机时代”人类的种种“异化”,并做了巧妙的、典型化的提炼呈现,借助幻想、夸张、变形,达成了一种具有黑色幽默滋味的现实针砭。李珊珊的《机器女孩》(天地出版社)是一本指向未来的、以人工智能为背景的少儿科幻小说,聚焦人工智能进入人类生活的未来,探讨超越人际的文明共存与竞争。2022年,张之路新作《棋门幻影》(天天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联结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科幻小说。作品力求探讨的是人的意义与人的价值等终极命题,深具思想性与文学性。刘虎的《来自外太空的茉莉》(天天出版社)是第四届青铜葵花小说奖铜奖作品。作品聚焦生态保护,讲述了在类地星球玛若上发生的故事,探讨了人类、生物多样性与自然的关系。青年作家王洁的《蒸汽夜莺》(浙江文艺出版社)是探讨科技与人类之间关系的故事。邹超颖的《不完美男孩》(湖北教育出版社)作品的时间设定在2051年,基因改造成为时尚,一个个孩子变成“完美无缺”的“作品”,同样是探讨科技与人类关系的故事。还有李维北的《尺蠖俱乐部》(大连出版社)、封文慧的《故事之王》(大连出版社)、茶橙的《超凡飞手》(大连出版社)、曹琳琳的《试管里的大象》(大连出版社)等作品,都呈现了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科技与人类关系的探讨,同时融入了温暖的人道关怀,聚焦了儿童的心灵成长。 还有一些作品,并不囿于儿童读者的低龄化定位,而是力图借助科幻的手段,呈现更为深刻的意蕴层次。如赵华的《神秘货郎担》(朝华出版社),充满了隐喻象征意蕴,姐姐是年轻时的母亲,猎户代表蒙昧、冷酷的世俗力量,神秘的货郎担则是天外来客,代表文明、仁慈、智慧。属于作家本人的富有地域色彩的乡土记忆,同时勾勒了作品独特的背景与色调。刘虎的《高原水怪》(大连出版社)讲述了某大学地质学教授和他的学生在祁连山科学考察时经历的传奇故事,作品融扎实的科学叙事、冷静的人文思索与传奇的水怪探险于一体,呈现出一种兼有多文体特点,兼具文学性、传奇性与科学性的文学样貌。 第三,少儿科普型文学作品的读者需求推动了创作的发展。 近年来,少儿科普型文学作品在儿童读者层面的需求显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2021—2022年,该领域始终有稳定的创作表现的作家,比如被誉为“科普型科幻旗手”的姜永育的《地球危机》(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神秘莫测的气象》(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系列五部,如凌晨的“火星喵宇宙探索科普故事”《在火星等你》(大连出版社)等。这类少儿科普型作品也有不少新人新作的持续输出,如潘亮的“太空少年肖小笑”系列(人民邮电出版社),讲述了肖小笑和他的小伙伴们穿越时空隧道,奔赴太阳系各行星探险的故事,每册解锁一个星球,在情节、场景设计中蕴含不少天文知识,还附有“行星档案”“太空充电站”“星球离奇事件簿”等科普栏目,故事性、知识性、趣味性兼具,凸显了童趣表达与科普知识更自然的融合。卢姗的“外星人日记”系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以孩子最感兴趣的外星人视角、日记的形式,描述在太阳系七大行星和月球展开的生活故事。作家以天文学知识为基础展开想象,编织轻松生动的故事,兼具趣味性与科普性。 从市场与儿童读者的反响看,这类作品受欢迎、被认可的程度,已不亚于许多少儿科幻文学作品。扎实可靠的科普知识与童心童趣的可读性的有机融合,是少儿科普型文学作品提供给儿童读者的优质阅读选择。 二、出版阵地不断拓展,专题策划逐渐增多 从少儿科幻的出版传播层面看,2021—2022年延续了近年来不断聚集并叠加的出版关注度。图书出版领域,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希望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大连出版社等,延续了新世纪以来对少儿科幻领域的持续关注,另外,据董仁威的统计,已有50余家出版社加入了少儿科幻出版大军,并且呈不断增加的态势。 多家出版社将少儿科幻作为了重要发展板块,如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策划的少儿科幻丛书《中国当代少年科幻名人佳作丛书》,自2020年推出第一辑以来,2021年又推出了第二辑,受到市场欢迎并已多次再版。希望出版社的“小飞龙”百部原创少儿科幻丛书也于2021年持续推出了凌晨、小高鬼等作家的新作,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时光球原创少儿科幻小说”项目也有马传思、江波、宝树、杨晚晴的新作面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由吴岩、星河主编的“中国科学文艺名家名作精品书系”也陆续出版名家名作,2021年既有经典作品的再版,如苏学军的《星星的使者》等,也有新作的推出。如马传思的《烈焰星球》,陆杨的《地心冒险大救援》,凌晨的《青蛙跳跳的冒险旅程》等,均为该书系的新品。还有如吉林出版集团的“少儿科幻星云奖获奖作品集”系列等。上述图书策划行为,也成为了少儿科幻作品甄选、传播、不断“经典化”的有效机制。 少儿期刊领域,除创刊于2016年的《科幻世界·少年版》是发表中短篇少儿科幻的主阵地外,越来越多的少儿期刊关注了少儿科幻,《中国校园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东方少年》《童话王国》《读友》等30余种少儿类期刊均有发表少儿科幻短篇作品,还有部分期刊开辟了少儿科幻专栏,如《中国校园文学》青春号开设的“遇见未来”,少年号开设的“未来新次元”,《知识就是力量》开设的“科幻空间站”,《少年月刊》(初中版)开辟的科幻“小说”专栏等。 2021年度的第三届少儿科幻星云奖敏锐关注了出版编辑领域对少儿科幻的重要推动作用,专设了“2021年度编辑”奖项。参评编辑从业者,有来自出版社领域的,如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暨科学普及出版社)科幻编辑部负责人王卫英,如策划了“奇点”科幻丛书、“沸点”科幻丛书、“起点”科幻丛书、“小飞龙”少儿科幻丛书的希望出版社编辑赵晓旭,如策划《中国轨道号》、“时光球原创少儿科幻小说”等项目的安徽少儿社编辑丁倩,还有如策划《校园三剑客》图书的责编饶虹飞等,也有来自报刊领域的,如2021年在《少年月刊》初中版策划开辟《小说》栏目、专门刊登科幻作品的责编师媛等。 三、评论力量初步跟进,专业领域逐渐搭建 少儿科幻的当代发展进程中,理论跟进不足的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少儿科幻领域因此呈现出创作与评论同道起跑,少儿科幻作家同时介入少儿科幻评论的局面。在少儿科幻星云奖设立之初的2019年,董仁威就撰文《儿童科幻文学初探》,力求探讨并建构“儿童科幻”概念,该文刊发于2019年创刊的《星云科幻评论》。在三届少儿科幻星云奖评论奖的参评文章中,有多位少儿科幻作家的身影,包括韩松、徐彦利、马传思、超侠、彭绪洛等。 显见的事实是,2021年,在科幻领域的多项活动,都有意识地突出了关于少儿科幻的问题探讨。在第三届上海科幻影视产业论坛上,专设了“少儿科幻与科普教育分论坛”;在重庆举行的“2021儿童科幻大会”上,除了颁出首届和第二届少儿科幻星云奖之外,“2021少儿科幻星云论坛”同时举办;由北方文艺出版社主办的“2021中国少儿科幻文学高峰论坛暨研学采风创作活动”,也聚焦“少儿科幻文学多元创作”“少儿科幻跨界融合发展”等话题展开研讨。 自2021年,在科幻界等各界的努力推动下,少儿科幻评论有了一定的发展。2021年12月13日,《少儿科幻星云评论》(电子版)创刊。创刊号上阐述了办刊宗旨:“为了推动中国少儿科幻的健康发展,世界儿童科幻研究中心决定创建《少儿科幻星云评论》,一月两期,作为国际儿童科幻星云联合会交流少儿科幻作品出版、评论、理论研究的平台”,主编为马传思、阿贤,顾问为王泉根、吴岩、姚海军,编委会主任为董仁威,副主任为崔昕平、姚利芬,成员有:超侠、陆杨、李玉帼、饶虹飞、李满意、姚利芬、肖汉、郭伟、彭绪洛、徐彦利、宋传珠、丁倩、申宏伟、小高鬼等。2021年,董仁威主编的《中国少儿科幻文学大家谈》由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刘慈欣、张之路、王泉根、吴岩、刘兴诗、杨鹏、崔昕平、郭伟、徐彦利、马传思、超侠、彭绪洛等多位来自科幻文学创作、儿童文学研究等不同领域的论者文章。该书是中国儿童科幻界向首届少儿科幻星云奖颁奖盛典和世界儿童科幻研究中心成立大会的献礼书,也被视为中国当代儿童科幻理论研究的开山之书。 2021年以来,少儿科幻评论的专业性、学术性逐渐增强。马传思做的《2020年度少儿科幻创作综述》,对一年间少儿科幻发展做出全面描述与详细评析,该文收入了《中国科幻发展年鉴 2021》;徐彦利做的《叶永烈少儿科幻创作综述》,是目前仅见的少儿科幻作家专论。少儿科幻评论的专业研究力量也逐渐聚集,这其中值得高度期待的有姚利芬与肖汉。姚利芬继获少儿科幻星云奖理论金奖的《蜕变、分化与成长:中国少儿科幻小说发展研究》之后,又有《场域视角下的“十七年”少儿科幻文学》等学术论文刊发。肖汉也有《内容创新开拓与学科体系建设——2020年中国科幻图书盘点》、《纠缠与分野:“十七年”时期科幻小说中的儿童化倾向辩证》等学术论文陆续发表。上述研究者显现出对少儿科幻领域学术性研究的持续关注与成果产出。另外,尤其值得期待的是董仁威编著的《中国少儿科幻史话》。这部著作的早日面世,将对少儿科幻理论研究提供重要的史料支持与基础支撑。 几部作品领域的总结性出版物也在2021年面世,包括由少儿科幻星云奖创始人董仁威和联合创始人阿贤主编的“首届少儿科幻星云奖获奖作品集”(吉林出版集团)。“首届少儿科幻星云奖获奖作品集”共6册,汇集了首届少儿科幻星云奖中荣获金奖与银奖的中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主要作品,代表了近年来中国少儿科幻文学作品的最高水平。2021年还有马传思、周群主编的“中国青少年科幻分级读本(小学卷)”(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这是一套面向小学阶段孩子的科幻文学作品读本,依照选编的科幻小说内容题材,分为5册,包括机器人、外星人、宇宙冒险、地球异域和人类社会科技发展等五个主题。编者挑选了适合小学高年级段孩子阅读的国内名家科幻作品,并搭配了文前导读、科学知识讲解、文后思维导图和拓展阅读。上述总结性出版物的出版,成为少儿科幻作品甄选、传播的有效机制。 四、趋势预判与问题探讨 透过对2021—2022年少儿科幻从创作到出版、到评论等各个层面的逐层扫描,可以清晰感受到,少儿科幻在发展道路上呈现出的不断拓展的发展态势。在国家实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在致力于当代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提升的时代教育主题下,少儿科幻迎来了极佳的发展契机,也必将迎来一个较长时段的高速发展周期。 少儿科幻迎来发展机遇期的同时,也对自身的发展提出了重要的要求。少儿科幻文学是否能够迎来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取决于少儿科幻自身的发展品质与走向。当下少儿科幻文学发展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一,同质化的科学幻想大量充斥于少儿作品之中,不少作品的科幻构思缺乏新意,有些仍是对十几年前的少儿科幻构思的重复。这样的作品,很难适应当代儿童读者日益提升的科学素养,也很难满足当代少年儿童的科幻文学阅读需求。其二,仅仅以“科幻”为符号或元素的少儿科幻创作数量颇为庞大,基于科幻文学的典型性表征不明,作品所展开的幻想思维与童话幻想没有本质区别。这样的创作,模糊了科学幻想的属性,弱化了科幻文体所具有的独立美学属性。其三、轻科幻、软科幻类型的少儿科幻作品占据主体,硬核科幻介入少儿科幻的有效路径与成功文本数量还极为有限,建立在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硬核科学幻想基础上的少儿科幻创作,仍留有巨大的期待空间。其四,少儿科幻作品的培育、甄选与评价等环节,仍然具有较为明显的亚文化圈属性,传播交流互动的视野、范围、方式等仍待进一步拓展。其五,少儿科幻文学的创作跑在了研究前头,其声量仍然远远大于少儿科幻评论与研究,少儿科幻研究的专业性与专业队伍培养,仍将是一个艰巨且长期的任务。 与此同时,面向2021—2022的回顾,也是一种展望,少儿科幻人孜孜不倦的努力建构与倾力培育,也仍然给予了我们更大的信心。少儿科幻在迎来极佳发展契机的机遇期,必将实现更大的作为与突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