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霞(山东省泰山学院附属中学生物教师) 1.《窗边的小豆豆》 [日]黑柳彻子 著 南海出版公司 很多年前给孩子读过这本书,只当做儿童故事读,没有留下太多记忆。近日重读,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发现了其作为一本教育经典的价值所在,它不只是一本童书,更是一本教育著作,它让我们看到什么才是最好的学校,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什么才是最好的课堂,什么是对儿童真正的尊重。无论是校长、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读读这本书,让更多的学校成为“巴学园”式的学校,给孩子更美好的教育。 2.《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吴非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每堂课都关乎未来,这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不要以为一节课只是教给学生几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老师心中是否有“人”,是不是尊重教育常识、尊重每一个生命,因为每节课上老师对待教学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学问的态度,老师的生命状态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进而影响到学生未来的生命状态。所以,每一节课究竟应该思考什么问题,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 3.《教育是什么——一所学校的百年故事》 柳袁照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这本书记录了一所百年名校——苏州十中师生的故事,感动于作者柳袁照校长对学校历史的深入挖掘和真情讲述,让我们从那些优秀的老校友们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富有生命气息的教育故事中感受到了真正的教育情怀,虽未走进这所名校,但如同漫步其中,透过校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看到了前辈学者对教育的赤诚。她不只是一所学校的历史,更传递给读者巨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们不断找寻失落的教育传统,不会在现代化的大潮中迷失方向。 4.《给教师的阅读建议》 闫学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老师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这是困扰很多老师的问题。闫学老师的这本书恰好就能解决很多老师的困惑。她用自身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正如她自己书中所说:“教师应该首先是一个读书人;教师应该通过读书丰厚自己的底蕴;教师应该通过读书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可以在阅读中获得教育教学智慧;教师可以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5.《周国平论教育(修订版):守护人性》 周国平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面对弊端丛生的教育现状,作为有责任心的教师、学者无不在为教育忧思。作为一名有影响的学者,周国平先生能从哲学的高度审视教育问题,给我们带来深深的启发:教育的问题就是人生的问题,人生的问题也是教育问题,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作为教师,我们能不能给学生真正好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的精神禀赋发育好,成为人性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教育的使命。 夏昆(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高中语文教师) 1.《寂然的狂喜:叶芝的诗与回声》[爱尔兰]威廉·巴特勒·叶芝 等著 中信出版社 这是一本叶芝的诗集,副标题是“叶芝的诗与回声”。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能够出一本用形式来追求内容,最后做到形质兼美,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审美上的崇高追求,也是对这个速朽时代的一种反抗。我相信做这样的书不仅是出于传播文化的目的,更是出于传播美好与善的憧憬。这样的书甚至不适合寻常意义上的阅读,更适合宗教意味上的朝圣。做出这样书的人应该有一种对美近乎严苛的强迫症,以书页的参差来应和诗句的修短,以美的插画来扣响诗歌的小门,此书值得珍藏。 2.《花开十年》 刘芳 著 鹭江出版社 由于体制对苦情教师近乎变态的吹捧以及强令普通教师模仿的暗示,我们对官方宣传的所谓身残志坚的优秀教师已经有了一种天然的抵触,乃至于反感。这种思维的直接恶果是我们对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的那些伟大的老师视而不见,或者即便看到了也会戴上有色眼镜。这种宣传带来的反作用使我们错过了真正的教育,也错过了真正的教育人。 刘芳老师是贵州山区一位中学教师,不幸因病失明。她在经历了从视力到心理的黑暗后,克服种种恐惧与障碍,重新走上讲台,而且成为一位作家。如果只是把她的经历当做一个励志故事,无疑是极大地贬低了。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人,这里优秀的含义并不仅仅是他做了什么,而是他做事的方向以及目标。 翻读这本书,我们感觉到的不仅是一个残疾人对生命的抗争,更重要的是一个大写的人用自己的生命为学生做出表率。刘芳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罗曼·罗兰关于英雄的定义——我所谓的英雄,不是那些因为思想而伟大的人,而是因心灵而伟大的人。 3.《哈佛中国史》 [加]卜正民 主编 中信出版社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几乎妇孺皆知,但是真正理解参透的人可能并不多。 中国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历史系统。这个系统以“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等正史为主,以浩如烟海的各种野史为辅,不可谓不完整,不可谓不详尽。但是从唐代修史权力归于官方之后,史书很大程度上成为了统治者宣扬其自身执政合法性的工具。所以鲁迅先生曾说,二十四史,二十四姓家谱而已。 因此,要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只看中国书是不行的,不但不行,还很容易被误导乃至于“中毒”。在看中国史书的同时参以外国经典著作,则不失为“解毒”的一个好方法。 这部书的主编卜正民是享誉世界的史学大家,历任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校教授,参与写作的也都是享誉世界的历史专家。强悍的编写团队和与众不同的视角决定了这套书的价值和地位。因此,它也被认为是与“剑桥中国史”齐名的外国汉学家对中国历史研究的经典著作。 《中国教育报》2016年12月12日第9版 (责任编辑:admin)
|